|人物專訪|

烘培老師帶領小學生一起烘焙

提起「自主學習」,自108課綱上路以來,這個關鍵字一直是熱門話題,許多教師、家長和學生對此都感到無所適從。美感計畫團隊邀請到三位學習經驗有別於臺灣體制內學校的學生:Selene、Hannah和Max,分別談談他們學習的心路歷程以及對自主學習的心得。

回顧三位學長姊的求學足跡皆包括了臺灣與北美,Hannah今年獲得了大學的入學獎學金;Selene和Max則是在臺灣讀完美國學校後,才到美國繼續進修;Selene正就讀大學二年級,雙主修犯罪學與腦神經科學。Max已在大學拿到生物學學士學位,目前繼續攻讀資訊工程研究所當中。

有關自主學習怎麼做,他們想告訴現在或許正在摸索的中學生自我探索的重要性,保持好奇心、瞭解自己喜歡做的事是第一步。

 

多元探索  發掘自己的興趣所在

—嗨,Max,我們想暸解,你從小是怎麼培養興趣呢?我們知道你小時候喜歡考古學,後來大學主修生物,又修了心理學、商學,以及現在讀資訊工程研究所。因為在臺灣,文科理科的分野較明顯,但你的學習歷程是比較開放的,可以分享要怎麼去找到這些不同的興趣取向嗎?

Max :「我喜歡跨領域的嘗試連結自己學到的東西,像是1+1= 3 的感覺。」

因為我很喜歡接觸各領域的東西,喜歡開始思考怎麼做一些跨領域的連結;這邊學到了一樣,那邊學到了一樣,如何把他們放在一起思考並結合,對我來說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我在小時候就對生物領域就非常感興趣,平常會閱讀相關的書籍資料,在學校也積極參與許多類型的科學競賽。在高一的時候(相當於臺灣的九年級),到美國當了一年的交換學生,遇到了來自各個國家的同學,大家因為文化背景的差異,互相討論的過程真的很有趣,也讓我對於未來讀大學有更多想法

 

—嗨,Hannah,你有提到對很多活動都很感興趣,包括滑雪、烘焙、音樂,這些被一般大家視為課外休閒的事情。對你而言,參與這些活動對於學科的學習有什麼幫助嗎?除了興趣以外,還有哪些事情可以成為你所謂「自我驅策的力量」呢?

Hannah : 「嘗試沒有壞處,只有不斷的嘗試,才知道自己真正喜歡的是什麼。」

我覺得如果每天都只有學校的事,其實很無聊;所以有這些課外活動,生活會比較豐富,做每件事情都會比較開心。我只要有興趣的事情都會去試試看。除了各種運動之外,還嘗試像是戲劇、影片製作、玩各種樂器還有科展競賽,只要是有興趣的事情,就會投入許多時間去學,會去看一些Youtube的影片或是看書來研究,有相關的活動也都會去參加。我目前的志願是當獸醫,除了從小就很喜歡動物的原因之外,有一年的暑假到水族館當志工之後,因為這個經驗,讓我確定自己未來要往這個方向努力。

 

—嗨,Selene,你目前主修犯罪學與腦神經科學,想請問在國、高中階段你是透過什麼方式,接觸過類似的活動或相關性質的經驗,去了解自己對這部分是有興趣的?

Selene:「試著釐清自己是什麼樣的人,過程中不斷反思自己,了解自己喜歡做什麼。」

我在國、高中的時候,參加最多的活動是模擬聯合國Model United Nations,縮寫MUN),連續參加了五年左右,每學期都會去好幾個國家比賽,也是因為這個經驗,所以有很多議題研究、解決困難、辯論等等的經驗,也因此對人文學科有比較多興趣。還記得我讀過一本專門談「犯罪者的腦子跟其他人有何不同」的書,讀完之後發現我對這樣類型的議題很有興趣。後來在學校上了心理學跟生物學的課程,覺得自己學到的生物、腦神經科學這些東西,加上我原本就有接觸的犯罪、社會學,覺得這兩個東西去做結合就變得很有趣。我會好奇對於一個犯罪的人他的大腦、心態還有成長過程,他們跟一般人有什麼不一樣?我們的司法如何保護他們等,所以讀大學之後就試圖把這兩個不同的主修連結。

身穿藍色踢恤的男孩看著壁畫上的地圖沈思

  • Max 從小熱愛地圖、世界、國家、文化、生態

 

善用資源  找到適合自己學習的方式

— 你在臺灣求學的階段,有比較常運用的學習資源嗎?你認為學校或是校外活動對你的學習上有什麼樣的幫助? 

Max : 「在學校可以學到很多,但學習如果只限於學校,我覺得能學到的東西滿有限的。」

我覺得跟輔導老師(counselor)面談是很不錯的學校學習資源。可能一般臺灣的同學不太熟悉,因為美國學校的體制比較特別,學校會安排輔導老師固定與每位學生安排時間面談,有點像是升學顧問的感覺。我們通常高二開始會跟輔導老師進行討論,第一次諮詢都會先了解同學的興趣、專長,或是平時學習的狀況等等。若是已經有未來想讀的科系或大學,輔導老師就會進一步去看在校成績、活動表現來評估是不是有需要加強的部分,會提供他的想法或意見,而且不只是針對升大學,如果學生沒有想要繼續升學,想要走技職路線,他們也會給予很多協助;但像是有些同學本身對未來沒有想法,輔導老師就會督促他積極一點。

校外資源的話,印象最深的是高中曾經到大學的生物研究室實習,也有參與實驗。因為我覺得早一點接觸可以多累積經驗還有知識,所以就嘗試直接寄信或是打電話去問一些大學有沒有辦法提供這種機會。但不是所有的申請都會被接受,也有很多被拒絕的經驗,但我覺得就算被拒絕一、兩次,可以藉機了解自己是不是有不足的地方,改進之後再去申請。我覺得其實願意提供學習機會的單位,他們會喜歡看到學生嘗試做出改變並有所進步。

受訪者當交換生時紀錄下華盛頓特區的每一個國家的大使館與國旗

  • Max 在10年級當交換生時藉著學校異地教學機會,並自主設定了一個計畫,紀錄下華盛頓特區的每一個國家的大使館與國旗,最後並且以最簡單的電腦影像排版軟體,自己製作了一本作品集為紀錄。

 

—想問你在高中的時候,應該都會有一些比較擅長跟不擅長的科目,那你有沒有什麼學習的訣竅?你會透過什麼樣的動機或方式去維持有興趣的事物,保持對學習的熱情呢?

Hannah : 「在有限的時間裡,只有全心的投入,我才能發揮自己的能力。」

我其實最不擅長的就是數學,但班上的同學都很有向心力,所以我們常常在課後利用通訊軟體討論。另外學校有設定一個特別的課程,就是有40分鐘讓學生可以去找各科的老師,諮詢課業上的問題,這個對我幫助滿大的,不然很多時候學生跟老師都沒有太多課後時間可以討論。我自己是屬於越忙就越有效率的人,所以我才會把我的時間塞得很滿,這樣我會需要在有限制的時間內完成很多事,就比較不會思考太多額外的東西,會把注意力放在要做的事上,然後真正的去執行。

Selene:「我會預想未來的學習計畫,設定一個稍微困難的目標,然後全力前進。」

我沒有特別的訣竅,像是我不擅長的科目是化學跟數學,我就會想辦法去苦讀、面對它(笑)。我會把目標想像成一個遠方的燈塔,了解自己要往哪走後,就會開始想辦法準備,像是顧好學科成績或是閱讀相關的資料。

 

相互交流  學伴的協助與激勵

—在學習中,除了學科老師或是輔導老師之外,身邊的同學也是可以互相學習的對象,想問問你們,學伴(Study Buddy)對於自主學習,是否有幫助?幾位是否可以分享你和學伴一起自主學習的經驗?

Max:「在跟學伴討論的過程中,可以確認自己還不夠清楚的概念。」

我會跟我的學伴約定固定的時間(例如一週一次)一起讀書,可以鞭策我們去設定學習目標,例如每個人被分配課程中的其中一個概念,並在下次讀書會講解給其他人聽,這種方式幫助我們跟上課程進度,也同時確認大家是否已經理解。

在讀書會提出問題也是一個很有效的方式,這樣可以讓大家在讀書時互相幫忙,一起克服課業上的困難,也在教別人的時候反覆確認自己是否融會貫通。

Selene:「一起學習,也一起討論感興趣的事物與未來方向。」

我其實沒有正式的學伴,跟我的朋友會共用我們自己的 Google Keep,來彼此提醒我們要完成的事,另外我們也會一起搜尋大學的科系或是一起找實習機會,互相討論彼此的興趣跟未來目標。

Hannah :「讀書小組可以掌握彼此的學習進度或是互相解答課業上的問題。」

在高中時,比較接近學伴的經驗是我們學生自己創建的聊天群組。每個班級都有一個群組,我們會在群組裡詢問自己課業上遇到的問題,同時也會幫別人解答。上大學之後,正好遇到疫情,所以都改成線上遠距教學,學校建立了Recognized Study Groups,我們可以在裡面找到上同一門課的人,然後組成一個讀書小組。我覺得這很有幫助,因為正好在疫情大家都自我隔離的期間,有機會藉由這種方式一邊學習,一邊與人產生互動,也督促自己。另外由於大學學業較重,這個讀書小組可以幫助我們掌控彼此的學習進度,也可以一起在線上與老師討論。

受訪者與參與學習計畫的夥伴合影,奧林匹雅競賽中榮獲獎牌

  •  Max參與夥伴學習計畫,與同學參加國際科學奧林匹亞競賽,並獲的中學生報的報導。

 

該怎麼做  給學弟妹們的建議

Max: 「去了解那些職業的真實狀況跟生活。」

建議不知如何選擇的同學可以朝「自己未來期望的職業為何?」、「自己將來想要什麼樣的生活?」這方面思考,如果還是沒有想法,或許試著從自身經驗著手:比如參加過的活動、社團經驗⋯⋯等等。找到自己能持續的事情,至少不要找不擅長、不喜歡的部份;有些同學常常會有把興趣當成未來職業的想法,但是很多興趣成為職業後會產生與想像上的落差,所以還必須要了解該職業的真實狀況。

Hannah : 「未來的世界各個領域都是相互關聯的,我們永遠不知道當下所做所學是不是未來的趨勢。」

建議希望找到學習動力的同學,我非常熱衷課外活動,為了爭取更多的時間投入課外活動,把握時間完成課業上的問題。如果詢問老師當下不能獲得解答,我會透過力所能及的資源進行有效的學習,像是同學、書籍或是網路上的資料。如果還不知道自己的興趣所在,可以在平時多關心世界上不同議題。當學業不再是束縛時,就能找到超越學業的成就與樂趣。

Selene:「了解這些區域發展的可能性,知道自己能接受哪些,才能找到那一個最適合你的區域」

我想對已經對某些領域產生興趣的同學說,不要對該領域有早期的偏見,以我主修的犯罪學為例,一般人會以為是跟犯罪現場有關,許多學生就會因此誤以為自己對該學科很有興趣,但其實那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如果同學未來想要往某個領域發展,一定要事先蒐集相關資料,了解其發展性及可能性,看看自己能否接受,知道自己真正喜歡的部份是什麼後,才能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方向。

戶外的草皮球場上兩位女孩正在互相爭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