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教育

木感生活・平衡之趣

核心概念
  • 與大橋頭社區中民權里,民權里木材產業文化相結合。
  • 與大橋頭社區踏查相結合。透過五感觀察進行設計和實作。
  • 結合木育教育,提高木材產業文化的能見度。
  • 認識靜力平衡。
  • 從做中學裡體會趣味性與美感。
  • 能將色彩、質感、結構應用於對於在地文化的認同和感受。
美感知能
  • 認識木育教育(木材利用有關的教育活動)。
  • 認識結構原理。
  • 認識均衡、調和與比例等美的原理原則。

課程概說

本課程與校本課程的大橋頭社區課程結合,藉由木育教育與民權里木材產業文化融合,引導學生學習以影像記錄認識柴寮仔~木建材一條街街區,並教導攝影相關基本知識(構圖、敘事、編輯、剪輯),透過觀察、設計和實作,培養學生的環境意識、美感素養和動手實作能力。藉由遊戲引起學生的興趣與穩定性,提升教學氣氛;運用構成原理與靜力平衡產生具地方色彩、質感差異的作品。除了里長現行推動的,期望學生能與在地文化的認同連結,與地文化和社區營造做結合進行創新,重新活絡柴寮仔的地方產業,喚回柴寮仔日治時期聚集許多木材產業的地方興盛的光輝印記。

美感預期成果

除了里長現行推動的,期望學生能與在地文化的認同連結,與地文化和社區營造做結合進行創新,透過作品或美麗的事物,讓他們對美有深刻的印象,重新活絡柴寮仔的地方產業,喚回柴寮仔日治時期聚集許多木材產業的地方興盛的光輝印記。亦希望能夠喚醒學生對美的認識,培養他們對美麗這件事的敏感性。

教師課後省思

多數學生對「柴寮仔」歷史背景、生態環境與木材產業缺乏認識,導致初期學習動機不高。雖然有請里長幫忙,也有在地職人解說歷史,但未來可邀請柴寮仔的職人、藝術家或文化團體共同設計工作坊,例如「木工小教室」、「街區導覽解說員體驗」,讓學生有機會與社區直接互動,加強敘事能力。

課程規劃
  • 01
    認識柴寮仔街區

    教導攝影相關基本知識(構圖、敘事、編輯、剪輯),五感採集練習(取樣地區色彩)。

  • 02
    實際走訪柴寮仔街區

    進行踏查記錄,介紹柴寮仔木製相框,材料蒐集。

  • 03
    認識木育教養

    瞭解木育教育的優點,遊戲競賽,認識靜態平衡。
    團隊合作與分工,各組進行團隊木感平衡作品發想與討論。

  • 04
    木感平衡作品實作

    各組依照設計圖和分工,進行實作,並在過程中學習解決問題和團隊合作的能力。

  • 05
    作品展示與分享

    各組分享木感平衡作品。
    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將柴寮仔文化保存。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