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教育

尋找友誼島

課程資訊
  • 學校: 慈濟大學附屬高級中學附設國小部
  • 教師:謝瑞君
  • 課堂:綜合、慈濟人文

課程簡介

透過「尋找友誼島」,了解學生目前遭遇的交朋友困難為何?探討友誼的重要、學會交朋友的方法、利用彩色圖卡表達自己目前的友誼狀態與未來期望。

學習感受「當自己是一座島」,只剩一個人時如何自我照顧?討論繪本:我的心上破了一個洞。反過來,當有人要踏上你的島,什麼情況(條件)下你會願意讓對方登島呢?登島一起做什麼事呢?

課程目標

  1. 瞭解目前處境:目前的友誼處境與遭遇困難。
  2. 探討友誼的重要:尋找交朋友的方法。
  3. 學習關係修復:和好朋友吵架了怎麼辦?
  4. 練習一個人:如果我是一座島,學習自我照顧的方法
  5. 尋找友誼島:尋找志同道合的朋友,登上友誼島。

教師課後省思

  1. 透過事前詢問,釐清學生目前的交友困難,對於課程設計方向更能聚焦。少數學生沒有朋友,不知道如何突破困境?多數學生的困擾是,很容易跟好朋友吵架,無法安慰朋友。
  2. 三年級的學生,對於友誼已經有自己的看法,能夠清楚的說出自己的心聲,透過團體討論、全班分享,更認識彼此,也學習到新方法。「主動跨出第一步、不要當等待的人」、「多嘗試、開口詢問」,就有機會擴大交友圈。遇到問題時,要懂得等待、願意一起冷靜面對,友誼才有延伸的機會。
  3. 友誼是抽象的,透過圖卡學生能找到一個情境,說明自己目前的狀態,以及對於未來友誼的期待。有個孩子說自己沒有朋友,所以他的心裂開了。有的孩子說:好朋友陪著他穿越障礙。友誼像「存錢桶」,每多交一個朋友就像多存一個硬幣。
     對於未來期待的友誼,有孩子選了墳墓的照片,希望死了以後跟朋友埋在一起,下輩子在一起投胎當好朋友。
  4. 學習與自己共處:有好朋友很好,但很多時候,我們是一個人,也需要跟自己相處。透過友誼的主題,我還想讓孩子們學會「自我照顧」的方法。接受自己的心情、接受我們的心有破洞的時候,能夠練習修復,也願意好好愛自己。全班透過「握手傳電遊戲」,孩子們將手握起來繞成一圈時,彷彿看見繪本上的圖案重現。有一條繩子穿過每個人心上的洞,那怕我們的心還是有洞,但是我們身邊多了相伴的好朋友。
  5.  尋找友誼島:為自己的島命名、寫下登島規範,敞開雙臂迎接好朋友。透過「建島過程」,瞭解每個孩子看重的部分。透過全班共賞(拿小貼紙,貼在你想去的島),前往友誼島,是一個很有趣的過程,也是同儕互相瞭解的過程。
  6. 課程效應:班上發生小糾紛,處理問題時孩子們自己用了新方法。學生回饋中,常常提到希望老師下學期繼續上「友誼課」。那個心裂開的孩子,後來選的圖片是彩色馬卡龍,他說因為這幾天很開心,他開始有了更多好朋友。期末舉辦班級茶會時,同樣這個小男孩說,他想要跟另一個同學道歉。(雖然對方今天沒有來)。他希望自己以後跟他說話的態度、語氣都要好一點,這樣兩個人才不會一直吵架。(因為小男孩是特殊生,所以交友是他的一個很大的挑戰。但是真的進步了!)對老師來說,這是一個很好的結束與開始。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