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教育

隨風輕頌

核心概念
  • 發現生活中的質感之美
  • 材質與質感運用於藝術創作
美感知能
  • 觀察生活環境各種物品表面質感紋理
  • 探索不同情緒的質感與表現方式(例如焦慮可能像砂紙,快樂像絲綢或像棉花)

課程概述

每種情緒都有其獨特的質感。例如,焦慮與壓力可能像粗糙的砂紙,令人不安;悲傷像光滑的玻璃,冰冷而脆弱;喜悅則如棉花般蓬鬆而柔軟,輕輕碰觸會令人愉悅。本課程引導學生能夠通過角色扮驗與人互動,反思情緒管理與人際關係的複雜性,並增強自我情緒覺察能力,探索不同情緒的質感與表現方式,練習將自己的情緒轉換成質感物件,將之串在一起成為玻璃風鈴的主視覺。
這個課程的設計構想為將風鈴和SEL(社會與情緒學習)結合,通過質感的表現來豐富情緒和社會互動的象徵性。質感在這個創作中不僅僅是視覺或觸覺的呈現,更是情緒表達的一種具象化手法。而觀者也能以手指輕撫風鈴,感受它們的材質變化,同時感知情緒的細膩變化。當風吹動時,風鈴碰撞發出不同的聲響,創造出情緒的交織感,反思自己的情緒狀態和人際關係。選擇風鈴作為課程主題是為了配合學校的畢業典禮策展,因風鈴在許多文化中被視為傳遞情緒和思想的媒介,因其響聲和飄動的特性,使它成為表達學生個人情緒與祝福學長姐承載夢想展翅高飛的理想象徵。

美感預期成果

  1. 將SEL與藝術創作聯繫起來,讓學生思考如何通過視覺、觸覺、聽覺來表現情緒。
  2. 學生在整個創作歷程中,學習如何將美感融入日常生活,從色彩搭配、材質選擇到聲音共鳴,逐步理解美感的構成。
  3. 學生在課程的反思與策展階段,將透過互動與分享加強自我表達能力。他們將能夠清晰闡述作品的創作靈感、設計過程及情感表達,並能從同儕、教師及觀眾的反饋中不斷提升作品的精緻度,強化反思與自我改進的能力。
  4. 學生的風鈴作品最終在畢業典禮中展示於校園,讓學生的創作得以與家長、社區成員互動,並透過展示將美感推廣至更廣的範圍。

教師課後省思

  1. 原本期待由學生自行攜帶材質物品來創作,因為可以從帶來的材質物品看到學生的喜好(情感投射)與關注的事情(個人連結),但現在的學生大多無法配合,有人忘記帶,有人想不出可以帶什麼,以至於一個班僅有非常少數人自行攜帶。因應對策為教師準備多樣素材供學生選擇使用。再教導學生即使是使用相同材質,透過不同的結構設計(排列方式),也能呈現不同的質感,設計出獨一無二的作品。
  2. 蝦皮訂購的玻璃材質風鈴,單價較低品質不佳,玻璃太薄容易碎裂,再加上有畢典作品展出的規劃,擔心懸掛於穿堂開放空間會有危險疑慮,建議一定要訂購台灣製作的風鈴,玻璃較厚品質較有保障,只是費用是蝦皮的2倍價,須留意經費編列。除非風鈴作品完成後學生直接帶回,並提醒學生懸掛於室內,才不用擔心玻璃易碎及品質問題。
  3. 課堂中以表演形式導入SEL情緒覺察,學生對情緒詞彙、情境表演及聲音表達有顯著提升。情緒與質感的對應練習,如使用棉繩纏繞代表困惑、砂紙加鐵絲代表焦慮等,不僅豐富了學生對抽象情緒的感知,也培養其轉譯內在感受為具象作品的能力。學生普遍能清楚說明自己風鈴作品背後的情緒邏輯與創作動機,展現良好的自我認識與表達能力。
課程規劃
  • 01
    理解質感的定義

    1. 利用美感電子書認識質感。
    2. 分組抽籤選定質感主題,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環境各種物品的材料與表面質感紋理。

  • 02
    理解材料的物理屬性並感受相同主題不同答案的趣味

    學生依選定的質感主題,從家裡帶來符合主題的質感物品,透過學習單書寫分析材料的物理屬性之後和小組成員分享,感受相同主題不同答案的趣味。

  • 03
    認識SEL社會情緒學習5大核心概念

    透過動畫與戲劇或繪本角色扮演,認識SEL社會情緒學習5大核心概念,由自我認識開始,接著認識、管理自己的情緒,最後再延伸到與他人互動。理解與感受當 SEL 內化到生活中,他們便能擁有覺察自我和社會的能力,能透過管理自己和了解他人的情緒,做出負責的行為。

  • 04
    理解質感與情感的關聯,並能夠運用材料質感來表達不同的社會情緒

    1. 延續上學期的個人代表色課程,每人在索拉花塗上乾淨有層次的個人代表色來象徵自己。接著探索5種不同的情緒表現與質感呈現,並實驗不同材料(如金屬、木材、布料)的聲音共鳴效果。
    2. 理解材質與聲音與情緒的關聯,最後練習將自己的5種情緒轉換成5種不同質感的物品,並塗上由壓克力顏料調出的同一種顏色;或選擇5種相似色的質感物品;或擇一材質做不同的造型變化(軟雕塑),最後和象徵自己的索拉花串在一起成為玻璃風鈴的主視覺。另外主視覺(我的情緒串串)的排列原則可以依循美的原理原則來組合。

  • 05
    學生能夠策劃並展示自己的風鈴作品,並通過附加的小卡表達作品的創作理念及情感連結

    1. 學生為每個風鈴作品製作小卡,包含作品名稱、創作靈感、材料選擇與情感連結的描述等,幫助觀展者更好地理解作品。
    2. 策展中,學生與家長、社區和同儕互動,介紹作品背後的故事和情感,並與觀展者進行交流,分享創作的過程與感受。

  • 06
    學生能夠反思創作與學習的歷程,總結過程中的挑戰與收穫,並思考未來的改進方向

    學生撰寫反思報告,回顧創作中的情感表達與材料選擇,總結從構想到完成作品的過程,並反思在未來創作中的應用。

陳鈺婷
高雄市立民族國民中學 教師

任教於高雄市立民族國民中學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