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教育

比例!請各就各位!

核心概念
  • 明白比例與構成構面的意義
  • 理解在生活物品上比例應用的方式
  • 認知合宜比例在產品設計中的必要性
美感知能
  • 以比例與構成概念收納整理防災包
  • 能將各層放入防災物品的構成位置,記錄在描圖紙上

課程概述

台灣近幾年來地震頻傳,造成不少災害,因此防災觀念越來越受到重視,事前預防與準備也愈顯重要,在家庭中防災方式除了固定傢俱、保持逃生通道暢通外,最簡易就是準備好防災包,那如何安排防災包內物品配置與收納呢?
此課程設計首先從比例著手,觀察教室內的削鉛筆機,理解設計者與使用者之間,彼此對於產品的比例考量,並嘗試將之調整為更合宜的比例。接著說明防災的意義與重要性,思考在災難發生的不同階段,所應準備的防災物品,並挑選適合的尺寸比例。
最後以學校書包做為防災包進行美感練習,將構成與比例構面結合,讓學生實際練習防災包的準備,準備過程中,將每一層放入的物品記錄在描圖紙上,以呈現防災包內的收納構成。希望藉此課程延伸,鼓勵學生回到家中,也能以同樣的方式準備家中的防災包。

美感預期成果

  1. 了解比例與生活物品設計的關係?如何延伸應用?
  2. 嘗試調整更合宜的生活物品比例。
  3. 理解防災觀念與避難各階段所需的防災物品。
  4. 討論出防災包與防災物品最適宜的尺寸比例,並選擇家中放防災包的位置。
  5. 運用比例、構成兩構面,以書包練習防災包的準備。
  6. 將書包內防災物輪廓等比例縮小,記錄描繪於描圖紙上。
  7. 將書包線圖與所有記錄好的描圖紙,重疊固定進行展覽,展示其防災包的收納構成。

教師課後省思

  1. 學生對空間概念尚未成熟,所以比例間的關係拿捏不精準,此次以實際的物品直接放入書包中做比對,以物件彼此的相對關係來學習比例,獲得了良好效果。
  2. 學生對災害後可能會發生的情況不了解,所以有些想放入的防災物品並不適合,可再整理更多案例供參考,以補足這個部分。
  3. 臺灣最近地震頻傳,進行此課程中,發現學生對此單元能積極與謹慎參與,也藉由同儕討論激發了防災意識。
課程規劃
  • 01
    知己知彼: 比例的關係與應用

    1. 分組發放印有一公分正方格的A4透明片。
    2. 將透明片覆蓋於削鉛筆機上,記錄與觀察削鉛筆機的長、寬、高、低的比例關係。再觀察旋轉把手的比例。
    3. 實際使用削鉛筆機,感受在比例設計上是否恰當。
    4. 再將格子透明片,放置於手掌觀察,思考討論手掌與削鉛筆機之間尺寸比例關係。

  • 02
    量身訂做:調整設計專屬於自己的比例

    1. 延續上一堂課,在方格紙上,以鉛筆描繪出一比一的削鉛筆機,再依據自己手大小,重新調整削鉛筆機尺寸與把手的造型。量身訂做設計最適合於自己比例的削鉛筆機。
    2. 以此練習,去理解製造者針對大多數使用者的比例設計考量。

  • 03
    有備無患:防災觀念與防災包內的物品比例

    1. 以地震防災包做為討論主題,分組思考地震發生的前、中、後可能發生的狀況,針對這些狀況所需的用品有哪些 ?
    2. 分類整理後,篩選出最必要放入防災包的物品。
    3. 思考與討論這些物品有哪些比例尺寸,哪一種是最適合放入防災包的。

  • 04
    恰如其分:尋找家中比例適合的防災包與收納地點

    1. 討論家中有哪些現有的包包適合做為防災包?
    2. 包包的尺寸比例為何?附有幾個小收納袋?還有哪些適合收納防災品的特色?
    3. 討論防災包最適合放在家中哪一個位置?

  • 05
    各就各位:以學校書包作為練習材料,實際操作準備防災包

    1. 以學校書包為例,討論重點:
    (1)書包尺寸、背帶的寬度與長度的比例設定。
    (2)書包上的收納袋與放入的防災物的比例搭配。
    (3)快速跑動時避免物品掉落的措施。

  • 06
    各就各位:防災包內的收納構成練習與記錄

    1. 發放每位學生一張A4學校書包正面黑白圖。
    2. 在書包圖上覆蓋一張A4描圖紙。
    3. 將想放入的防災物以等比例縮小,並測量防災物品的厚度,模擬放入第一層中,以紅色油性簽字筆描繪於描圖紙上。
    4. 測量書包剩下的空間與防災物的厚度,模擬放入第二層,換另一種顏色簽字筆,描繪於描圖紙上。以此類推完成多層的記錄描繪。
    5. 作品發表、討論與展示於校內綠博館中。

曾惠華
高雄市立正興國民中學 教師

任教於 高雄市立正興國民中學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