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課程希望藉由「安妮新聞之第12期」六種可食野生植物和「2021年夏季特刊之植物獵人」內容的引導,讓學生對校園內可食植物及有毒植物有更進一步的了解。接著,瀏覽本校「桃園市立同德國中校園植物網」內容,讓學生認識本校用心規畫的「E化植物園」。再各組依所選植物,分組分工找出該植物的相關資料及校園位置,完成校園植物輿圖。
在期末,即將結束五年級時。以冬季特刊(節慶特刊)中的〖天天紀念日〗版面為例,回想自己的五年級生活,輔以聯絡簿中的小日記,訂定一天做為自己的專屬紀念日,並為這一天畫一張插圖。插圖中的人物以自己為主角,參考第14期的服裝設計,為紀念日設計一套專屬的服裝,進行代表這一天的活動
以學校生活為主軸,帶領學生以記者的角度來發現校園中看似平凡卻藏有深意的事物。運用安妮新聞中的職業訪問為起點(vol15工作人的心聲),讓學生思考在校園中不同職業的工作,找出最特殊的職業,運用訪談的方式深入了解並同理,最後用文字和漫畫的方式製作出一份特殊的報紙,藉由學生製作的報紙,讓全校師生對於此職業更加了解。
從人物比例繪製談起,我們研究了大人和小孩的頭身比例差距、速寫了同學的暫停姿態。而後我們談到十年後的自己,那個可能進行中的動態凝結塑像,我們腦中的那個正在做什麼的自己逐漸成形。透過安妮新聞第15期的閱讀,引發一連串自我探尋的旅程,讓六年級即將進入青少年的老兒童們,透過從平面繪製到立體塑像製作,從無到有建構未來的我,讓自己成為那個閃耀的人吧!
現在教育場域「 生生有平板」政策,運用 ipad 內建軟體,讓學生在前導活動 ➔ 作品欣賞 ➔ 數位閱讀後,可以用一手一板,如同安妮新聞聆聽特刊音樂家專欄的 P AZZLEMAN一樣徜徉在finger drumming,配合美感教育,學生同時也在 finger printing,在課程裡體會不同形式的美之後,也產出美給予這個世界。
從筆袋認識構造重要。拆解再重構,挑戰設計思考,深植美學概念於日常生活之中。
學習感受色彩的差異,並連結情緒與行為,最後繪製獨特創意的情緒卡。
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及危機意識、澄清火災迷思,嘗試掌握生存秘訣,引導學生用身體記憶、用腦袋思考,累積能帶著走的能力。
以安妮新聞作為學期與暑期的連接,讓學生思考探索自己未來的可能性。
透過閱讀安妮新聞,內化多元知識、增加文本閱讀的興趣,並善用多媒體工具輔助學習。
結合閱讀與資訊課程,讓學生能將動態化的作品作情境式的圖像表現,進行一場線上走秀。
藉由安妮新聞篇章提升學生美感素養,並引導學生發覺自身特質與職業的關聯,實現及早規劃與安排的理念。
結合安妮新聞主題「探討夢想與未來」,觀察時事與生活、分析視覺修辭手法,並創作4開漫畫作為成果展現形式。
藉由安妮新聞傳遞生命教育、科學繪圖以及學習生活中的美感。
以安妮新聞與閱讀課結合讀報教育、媒體識讀及書展講座,讓學生學習摘要文本關鍵知識,並觀察飛行器的演變與科技的進展。
第14期「服裝」作為課程主題,學生製作我的變裝秀小書,發揮創意展現穿搭想法!
將安妮新聞與校本閱讀和永續環境結合,發展出「讀衣無二 零廢時尚」課程。
請學生小組討論後帶出「穿搭」主題,運用顏色概念,為報紙中的人偶作穿搭拼貼。
透過安妮報紙結合美感觀察、歷史及閱讀等面向,使學生了解知識與生活息息相關。
結合英文課,以報紙中有英雄服飾與英雄試煉的主題為主,並設計角色的英文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