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版畫將自我個性轉化為圖像畫面,使用新孔版創作生涯藍圖明信片及版畫作品。
以認識傳統文化的紋樣與圖示,理解圖樣中色彩與圖案的代表意義與文化底蘊,並從中內化人文關懷與環境尊重的課程議題。
輔以高速攝影及微距攝影記錄課程目標【類宇宙】之美感影象。運用墨水、油、酒精、肥皂、粉,並藉由碰撞推壓及吹推技巧,創作出姿態萬千作品。
111-2基本設計-耍廢-海味人生(生活小物設計)
希望學生能理解設計具有功能性,能對地球永續經營產生影響力,透由生活的探索與發現,觀察與創造海的形態與模擬想像,從色彩與質感的模擬、平面構成、立體構成,進而實際操作應用於生活設計。
以「結構」構面為課程核心,以瓦楞紙為媒材,製作出具支撐與展示植物功能的器具,讓學生在思考結構穩固過程中兼顧美感的能力。
圖樣設計與色彩&記憶中的味道(111-2彰化溪湖國中)
以美的形式原理─反覆、對稱分析美感來源─秩序感,設計符合在地特色色彩的花布袋,與地方特色連結,進行環境的搭配與和諧簡潔。
從美的十大原則帶入構成構面,讓七年級學生討論他們日常最愛的-零食,藉由觀察各式各樣不同形狀的零食去做一個畫面的構成。九年級則結合不凋花,創作屬於自己的畢業祝福花圈。
「折」、「切」用紙材造型中的重要技法。本課程希望藉由藉由「折」與「切」探索紙張造型的多元表現,並結合紙張的「切」與「折」產生一個有光影效果的燈罩。
欣賞樹的姿態,感受筆的形狀及書寫適切性,體驗中感受物件與使用部位比例關係。
構成為各物件的排列組合關係,課程設計以構成感受進行知識點的探索與創思。
引導學生色彩對比、剪紙的陰陽虛實對比,變化出豐富圖像表現運用的構成關係。
以把重複多數個的單一單元形如何來構成為主要練習,了解原來美不需要複雜內容。
比例之美常見於各種事物,將主題設定在校園中的樹木,樹枝比例感受「木」之美。
課程設計以安妮新聞第3期和第13期為主要素材,引導學生對於文字、圖畫及版面進行解構與再製,增進學生對於排版的變化與創意,並對於出版品(畢業專輯)的編製排版能有多元並和諧的概念。
此次的教學發想源自於安妮新聞裡的第十四期Paper Dolls, Paper Dolls裡的小逗點需要再設計一套服裝,才能交作業,孩子們將伸手解救小逗點,讓小逗點能順利繳交作業。
蒐集質感元素,運用版畫技法,加入自然植栽,了解生命與質感美存在的密切關係。
以生活出發覺察學校周遭,介紹構成概念並選用合宜色彩進行教室風格收納改造。
由安妮新聞vol13內容延伸,搭配岩井俊雄繪本「地下100層樓的家」,做拉頁繪本創作。
以報紙中豐富視覺及空間調配做發想,以五官、知覺探索生活中的人、事、物。
藉由閱讀安妮新聞的採訪專欄,培養學生文字撰寫、訂定標題及美感排版的專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