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不同材料的連接構造包覆圓柱模型,思考構造、材料對於美感造型的影響,經由練習能對秩序與造型上的構成有所理解。
透過色彩構面課程的進行,將書籍封面進行色彩分析,利用色彩搭配調和與衝突的色調,設計具色彩美感的書腰。
以造型圖釘和線材的操作體驗美感構成的形式之美,並實際進行空間沓查,了解陳列與構成的關係並完成櫥窗設計。
從生活經驗中取材,以美的形式原理探討構成的美,並以點線面發揮構成的創意創作風車,利用風車美化校園。
色彩,是美最基本的表現及最直接有感的元素,讓國一新生透過最基礎的元素去實驗、去感受不同色彩所帶來的差異。
透過每天會接觸的學校廁所,探討色彩比例並分析色彩配色對我們的情緒的影響,進而實踐色彩運用的更多可能性。
從梨山地區生活元素找尋美感,以日常的零食為開端,與在地文化結合,融入色彩與構成,以實作探討美感構面的關聯性。
運用不同質感的材料,以現成物結合織線、布料包裹身體,扮演人物雕塑,藉由軟雕塑的創作設計了解質感的美感構面。
引導學生發現及觀察色彩在生活中的應用,分析感受這些色彩之間的不同,思考冷色系,暖色系、無彩度及衝突色的展現。
透過學生穿搭服飾的經驗探討色彩在生活中的運用,藉由配色的練習,引導學生思考美感存在於你我生活之中。
觀察生活中的色彩,以學習單進行色彩分析及調色練習,並延伸色彩意含製作吊牌及瓶中水,提升對生活中色彩的覺察和感受力。
藉由調色水當作認識色彩的媒介,使學生透過觀察、比較、發表認識色彩,進而提升對生活中色彩的察覺及感受能力。
應用色彩意象與構成均衡原則,排列出屬於自己的飲食美學。
以「發現色彩」帶入基本概念,從色彩遊戲入門,進行色彩調和練習、產出色卡,並思考創造、合宜配色的可能性。
以問題引導的方式,從幫助人偶杯緣子構築一個空間的練習中,使學生認識到結構與造型美感、空間上的關係。
以「色彩」、「構成」為課程主題,透過生活餐飲甜點的美感試驗練習,讓學生關注色彩調合、色彩與構成關係。
利用校園建築的配置圖學習空間及構成的概念,使學生察覺色彩,產生描述、想像、辨識,並完成色彩感受練習。
(摘要)
藉由案例分析與走訪校園,從環境中發現構成的原理與秩序,透過單位型的排列,瞭解到生活中構成的案例。
觀察周遭環境及感知日常生活中的色彩,嘗試利用適切的媒材來美化自己的書桌,增加空間的設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