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學生對於生活周遭的環境常因習慣成自然而產生無感,所以老師的引導與讓孩子體驗觀察非常重要,經由「觸感箱」的活動讓學生認識「質感」的概念,透過觸覺感受不同質感並描述形容語詞,接著引導學生觀察校園空間,以拓印的方式結合觸感與視覺的經驗,學生透過學習單的填寫體驗不同質感所呈現的感覺。
教師介紹日常生活中富於質感創造的例子,利用『相對比較』的方式觸發學生對原來視為理所當然的事有不同的感覺—啊!這樣比較美!
接著引導學生運用生活中的物件進行實作練習,利用『小王子』的故事引發學生興趣與想像,嘗試體驗一趟『質感星球』之旅。經過質感創作體驗,相信能讓孩子注意到生活中各種質感之美與適當搭配,培養對環境的觀察力與思辨能力。

美感預期成果

1.學生能對物件做質感意象的描述。

2.學生能了解質感所呈現的美感。

3.學生能以質感的觀點,嘗試結合物件進行物件質感表現創作。

4.學生能以質感的概念分析日常生活所見的物件。

 

教師課後省思

1.在質感體驗的部分,學生對觸感箱非常有興趣,沒有預期的觸感帶出許多情緒,如:好奇、害怕、驚訝…等,還能舒壓。且在剛學習觸感形容詞之後,馬上運用,學習成效不錯。

2.校園質感拓印效果非常好,學生驚豔於看似平常且平凡的牆壁、窗戶、地板…等,竟然拓印出的質感如此美麗,也讓他們平時會多注意到這些地方。

3.在判斷什麼是合宜的質感時,我們認為是顯而易見的美感差異,對部分學生來說,卻沒有明顯的反思作用,應是從小的生活經驗與習慣影響頗大,因為熟悉、有親切感而不認為有改變的必要。所以我覺得美感無法用灌輸教導的方式影響學生,若能從環境做起潛移默化,生活在具美感的環境,自然看不慣骯髒醜惡,若自小身處雜亂,再美麗也與他無關。

4.製作質感星球的過程中,因為無法連堂上課而感到較為急促,學生來到美術教室,扣掉領取材料與課前講解,製作時間非常短暫,課堂結束前又要整理環境,無法一氣呵成,手工較細或動作較慢的學生無法按時完成,且感覺一直在收東西。若能兩節課連上效果較好,但因課太多,在排課或調課上困難度高。

5.成果展現時,每一顆質感星球在黑色箱子的襯托下與LED燈的閃耀之下,似乎都變美了,學生非常有成就感,也帶引出其它的創意,想把質感星球的概念帶回家佈置房間等。若課程設計能結合節慶或活動,讓作品延續生命,可能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