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由案例分析與走訪校園,從環境中發現構成的原理與秩序,透過單位型的排列,瞭解到生活中構成的案例。
藉由讓學生設計自己夢想中的庭園,引導學生進入空間構成的藝術,設計圖完成後,則進行顏色的配置。
以植物為構成靈感,利用落葉樹枝拼湊組合,規劃紙袋外觀設計。
由發現問題,到提出改善策略。從學生私領域開始,重新組構個人空間面貌,進而以小組合作的方式,提昇教室公領域的美感為目標,重新形塑教室環境。
以名片設計作為教學主題,並提供不同材質的名片,以期學生能以適宜的構成設計名片,並根據需求選擇紙張。
以校園環境為實際範例,透過實際案例的修改經驗,讓學生從切身生活體驗感受美感存在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美感的產生在於「確實整齊貼好」的間距、對齊等基本關係,以落葉拓印、物件拼貼學習排列的邏輯及銜接,並要求黏貼乾淨與去背操作。
透過課程認識色彩的選擇與搭配可能改善我們環境空間的視覺美感,正確選擇搭配協調的色彩可以讓環境景觀更舒適自在。
期望藉由相同的創作媒材作為控制變因,利用不同的色系或組合為操縱變因,引導學生探討畫面「構成」的美感原則。
希望學生能從生活中小小的事物開始,從個人內化展現,提升美的感受力與辨識力,擴展美的視野。
以教室布置為例,讓學生理解平面構成的美感原理,藉由幾何的分析與排列組合,規畫出有秩序的公布欄配置。
應用隨手可得物件為創作原料,營造美感空間為最終目的,兼顧發現、探索、應用三個層面。
分別就對稱、非對稱、具主從關係的構成作品來進行課程討論與試作。
練習以格線分割的構成方式處理多照片與多文字的版面,透過統整照片排列方式及顏色完成練習。
運用構成的形式製作明信片及筆記本封面,規畫出具有美感的構成圖形,搭配色彩意象,自行創造屬於自己的色彩表達。
以構成為主要概念,讓學生從生活中觀察到各種構成方式,體驗不同的構成原理如何形成物件與畫面。
生活環境對於美感的感受是很重要的,讓學生去重視並體驗每天接觸的教室環境的美與不美。
運用構成的形式製作明信片及筆記本封面,學生規畫出具有美感的構成圖形,搭配色彩意象,自行創造屬於自己的色彩表達。
本課程由擺盤料理教學,發掘元素之間的關係和背景間的和諧性。
以秩序出發,進行生活中常運用到的整齊收納的秩序美感,使學生歸納出秩序美組構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