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九年級的學生正處於⼈⽣重要轉變的階段會考與畢業,帶著學⽣藉由影像簡化基本的活動,累積觀看自己的經驗。每個⼈完成⼀張頭像描寫。例如:局部的臉部器官~眼、耳、鼻、口單獨呈現或者是整合全臉呈現的狀態,採⽤圖像⿊⽩簡化,進⾏整合在透明的投影片上。
藉由秩序與構成的⽅式,將頭像變成⼀個圖案(pattern),經由排列練習的⽅式以⼿機順時攝影的⽅式,學習觀看舒適的排列⽅式,以定位點放置各種不同的幾何形狀去組合,並且進行討論。透過排列圖形的過程,發現秩序存在對於畫⾯的美感有何影響,希望累積觀看整體圖像的經驗,讓學⽣與⽼師討論這樣的作品,是否具備美感,並且呈現清晰地傳達學生可以排列變化訊息,表達在有限制條件的狀況下所具備的實驗精神。

美感預期成果

  1. 圖像放大縮⼩學習⽐例的分佈⽅式,以A4 條件作為範圍,圖像成為單位。
  2. 學習秩序與構圖發現美的原則的應⽤,構成的條件基準線的發現、特徵與表情對於判斷圖案的影響。
  3. 發現使用可以移動的透明圖像,與基準線的關係,因為可以重複排列而具備實驗可能性。

 

教師課後省思

學生:學習的方式跟以往不同,分組進行的時候,採取小組分工明確的狀態(學思達課程經營方式),對於國中學生,有助於清楚地將工作完成。
頭像的圖案與流行的自拍方式,可以讓學生得到「特徵與表情的辨別」有助於幫助學生對圖案的認識,不僅是可愛表情與變化的特效,而是將看起來沒有變化的大頭照描繪時,圖案的呈現更明確。
在構成排列的時候,因為透明片的圖案方式,可以在沒有電子輔具的狀況,進行圖案重複使用與變化排列的構成。直接可以改變排列的方式、對齊的基準線、使用影印機將頭像比例變化,以適合排列到固定尺寸大小的區域。很適合學生進行認識與探索。

教師:發現學生分組教學的時候所需要的工具,可以分組先準備好足夠的數量,讓學習的課堂裡,只有學習的事情,而不是因為工具的不齊全,產生的拉鋸戰,徒增教師教師管理的困難。材料與整理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工作,整理本的使用,可以讓學生有秩序的整理好成品與材料。

教師:這個單元在思考的時候,還需要再清楚一點的解決方式,自己摸索的定位點,究竟有哪些地方是需要調整之後才會建立找到美感的歷程。對於美感的發現,學生學習在觀看圖片與試驗頭像時的心理需求(照片放很多)因為一些基本的關鍵字而改變:像是如果
試著分組放進去會不會看起來比較舒服?
學生容易因為頭像與同學之間的情誼,有時會忽略已經分類及觀察到的圖像,只因為跟同學關係不同。也給我學習到,其實攝入太多的感情元素,容易讓判斷消失或者減弱。

課程設計上,可以再減少依些特徵的圖像,像是改成眼睛的排列,取得元素的過程,可以放大頭像到四開,用簡化的方式做描繪。排列的時候,以自己的頭像做為單一的圖案,這樣比較可以避免上述感情過於影響排列的狀況。
定位點也可以用不同的弧線、或者點狀紙張作為基底。本次使用的不織布包巾,容易產生摺痕,反而讓畫面難以呈現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