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設計教學:設計原理與思考技巧,轉化想法為作品。結合美感課程,「美的設計解決問題」。以校園合作社招牌為例,提升環境美感。規劃招牌內視覺與色彩,創造和諧版面。合成作品與環境照片,檢視整體與細節,修正構成、色彩、比例。學生實際應用於生活,提升社會美感。
認識色彩味覺食物聯想,尋找可食校園植物,包括蔥、芳香萬壽菊、薄荷、野莓等,進行植物種植及色彩取樣、味道評估、香氣記錄,製作植物色票;學習咖啡和茶葉風味索引工具,運用色彩和文字表達味道,合作完成校園植物風味輪。
認識校園植物,觀察外型,尋找秋天植物的秩序美感,學習美感構成,用植物構成排列組合,將其留在布上,加入單寧變化呈現自然美學。植物單寧可變色,加熱後保留形狀。七年即構成課程,學生理解植物印染美感。配合七年級生物與五感課程,覺知自然,認識植物構造,實際運用。
七年級學生充滿活力,期待全新學習生活。課程以喜愛名人、偶像、明星、動畫角色為主題,引導學生蒐集資料,思考其個人特質和介紹方式。學習適合版面配置吸引觀者注意的技巧。
從畢冊出發,引導學生從問題發現開始,討論合適的畫面安排。透過概念解說、範例分析和實際操作,提升學生的構圖能力,找到創造美觀且易讀的畢冊編輯方法,避免混亂無序。
學習以「構成」為主要美感構面,擷取重點關鍵字,進一步用視覺圖像做閱讀理解。
學生使用黑灰白的卡典西德安排規劃版面,設計一本屬於自己的筆記本封面設計。
從平面的構成轉化為空間造形設計,在過程中發想其空間造型,並從中獲得體驗。
課程運用自己的照片與字母造型結合,產生新的視覺連結,給予有趣的故事內容。
課程結合萬物形式的演變、代謝派建築概念以及生物藝術與生物設計的普及化。
學生練習將班級特色簡化成特色圖標,以橡皮刻印後,運用構成原則轉印於手帕巾。
本課程讓學生以簡單的比例工具進行操作、建立「構成」的美感觀念。
以橡皮章版畫原理帶領學生創作圖樣設計,從中發現格線分割與構成方式。
學生觀察教室物件並描繪其外形,再加以變化造型,創作出另一個樣貌的圖像。
課程設計「一道有故事的料理食譜」為主,讓學生運用所學完成版面構成的作品。
以構成練習→食譜分析→家常菜創作的三階段練習,從中歸納出構成的美感要素。
以構成美感練習讓學生了解點線面編排,結合人物攝影、文字編排成4*6的友誼圖卡。
觀察顯微細胞,進行神經學繪畫,並結合摺紙結構概念,思考立體構成美感。
讓學生從半立體至立體的摺紙操作,學習到結構的美感及應用。
將戲曲圖案以凸版製成藏書票,透過排列組合呈現視覺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