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經過一學期的色彩訓練後,這學期以設計自己的房間為切入點。先觀察自己的房間,再實際帶學生到島上其他觀光景點的內裝潢。回到學校後,學生分享感想,欣賞各種室內裝潢風格(工業風、北歐風、鄉村風等),歸納各風格常用的顏色和裝飾元素。最後,使用鞋盒大小的紙箱,學生根據所選房間風格的顏色,設計自己的房間。在學期末進行發表。
焦點課程
引導學生觀察並記錄自己或同學上外堂課時書籍、物品的攜帶方式及問題(觀察/發現),透過實驗記錄,思考「承載→牢固(易帶)→美感」的歷程,共同討論出方便攜帶、易於收納、合於美感的新包裝型態(運用、整合的歷程)—「助帶物」設計。
食譜書統整歸納出排版風格,並依照構成的美感要素,設計創作家鄉味食譜。
學生從穿搭選物的練習,學習美感觀察和選擇,並整合美感要素設計視覺圖像海報。
利用廢紙盒,以一片切割不切斷、加彎摺成立體構成的作品,從操作過程中找到構成不對稱的平衡美感。
強化構成在生活上的重要性,從基礎練習中了解構成的秩序與畫面的安排。
學生學習美感觀察和選擇,並參考安妮新聞圖文架構,編排製作夢想計畫版面。
理解筆畫與文字構成的關聯,將多個中文字拆重組成獨特合字,並絹印於提袋。
透過對文字特質的理解、探索字體空間的平衡性重新加以設計,進行文字變裝秀。
學生門牌訊息簡化為幾何圖形,利用切割的黑、灰、白色紙排列組合進行門牌構成。
將門牌運用線上軟體進行色彩分析,加上各社區特有圖案,歸納出社區特色。
以枯枝互搭構成立體空間,並以紙漿包覆或縫補構成鋪面,探究構造、結構與鋪面質感比例關係。
欣賞蒙德里安畫作的構成,讓學生透過剪貼以水平與垂直的構成概念創作住宅建築立面設計。
分組以風扣板仿製縮小紅藍椅,思考結構合理性及承重穩固度,完成仿生設計椅。
利用點線面思考鐘面、指針與刻度的比例,並思考錶帶質感呈現,完成手錶作品。
引導學生觀察花朵結構,進而思考比例、構成美感,以不同材質創作個人質感花朵。
學生踏訪戲曲故事館,認識戲曲文化並設計編排手工書。
將戲曲圖案以凸版製成藏書票,透過排列組合呈現視覺美感。
讓學生從半立體至立體的摺紙操作,學習到結構的美感及應用。
觀察顯微細胞,進行神經學繪畫,並結合摺紙結構概念,思考立體構成美感。
以構成美感練習讓學生了解點線面編排,結合人物攝影、文字編排成4*6的友誼圖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