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舊衣為改造素材,讓學生進行色彩分析,並重新以個人手勢構圖,結合布材、線材與色彩的搭配,直覺性重新認識自己。
焦點課程
引導學生觀察並記錄自己或同學上外堂課時書籍、物品的攜帶方式及問題(觀察/發現),透過實驗記錄,思考「承載→牢固(易帶)→美感」的歷程,共同討論出方便攜帶、易於收納、合於美感的新包裝型態(運用、整合的歷程)—「助帶物」設計。
從校園中的落葉培養學生對色彩的敏感度,進而讓學生調出最適合自己的『秋裝』色彩。
透過認識「城市色彩」重新探討色彩配置與城市文化的美感,發現生活環境色彩。
以手機座色彩配置引起學生動機,建構自己手機座配色風格,設計與發表討論,講評與美感課程的反饋。
本設計以「色彩」為主軸、「質感」次之,運用各種材質特點,設計出視覺饗宴的美食。
透過課程認識色彩的選擇與搭配可能改善我們環境空間的視覺美感,正確選擇搭配協調的色彩可以讓環境景觀更舒適自在。
透過簡單操作,對「色彩」有基礎認識與了解。對於將來進入職業類科能懂得運用美感的可能。
期盼能透過認識「調和」色彩,學習單一色系也可以創造簡約的色彩美,感受色彩的減法美學,並培養對色彩之美的欣賞能力。
從學校旁的大型生態公園開始,透過色彩歷程找出最適合的色彩組合,並安排於簡化的造型之中。
運用平板及著色軟體,讓學生學習色彩感覺與配色經驗,並應用於生活中,針對不同屬性的空間決定合宜的色彩搭配。
由學生觀察拍攝生活中的角落,藉著配色網站來為自己拍攝的照片製作色票,並分析色票中各色彩的關係。
以「班訓」為主題,引導學生在色彩運用時需觀察整體環境中的顏色,輔以適當配色,達到和諧的視覺美感。
藉由讓學生設計自己夢想中的庭園,引導學生進入空間構成的藝術,設計圖完成後,則進行顏色的配置。
學生觀察飲品包裝並進行討論,利用色票找出對應的色彩,製作飲品對應色相環,進行色彩與設計的發現。
從「色彩」構面中理解「和諧色調」與「衝突色調」,感受色彩意象,覺察校園的環境色,挑戰合宜的色彩搭配。
觀察周遭環境及感知日常生活中的色彩,嘗試利用適切的媒材來美化自己的書桌,增加空間的設計感。
利用校園建築的配置圖學習空間及構成的概念,使學生察覺色彩,產生描述、想像、辨識,並完成色彩感受練習。
以「色彩」、「構成」為課程主題,透過生活餐飲甜點的美感試驗練習,讓學生關注色彩調合、色彩與構成關係。
以「發現色彩」帶入基本概念,從色彩遊戲入門,進行色彩調和練習、產出色卡,並思考創造、合宜配色的可能性。
應用色彩意象與構成均衡原則,排列出屬於自己的飲食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