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以色彩作為課程主要概念,透過六堂課,察覺美感來自「排列有秩序」和「與空間協調」。第一到第二堂課:由IKEA的居家空間開始引導,再進入校園新建廁所觀察。第三到第四堂課,在操作中摸索配色方法與秩序。第五到第六堂課:進行空間中色彩的設計與規劃。讓學生透過實作了解「選色法則」,與「主色、輔色、點綴色」的概念。課程近程目標為培養學生「能提出具有美感的色彩規劃」。遠程目標則希望能「用美感的眼睛關心環境」,並能「對生活開始產生提問與思考」。
美感預期成果
1.能具備色彩配置的能力
2.能欣賞生活中的色彩設計
3.能嘗試思考並進行創作
教師課後省思
教學觀察從校園空間、居家空間切入:
(1)開啟學生關心環境的視野:學生表示很開心能在校園中參觀紀錄,開始關心校園各大樓的名稱,關心每一個洗手間的顏色、特地跑來告訴老師圖書館配色也很漂亮。
(2)鼓勵想改造空間的態度:討論的圖片美不勝收,學生喜歡之餘,會主動提議布置教室與自己的房間,也喜歡水越設計的可愛配電箱。
(3)小組討論可以彌補部分同學生活經驗不足。
(4)作業拍照上傳社群能更有動力,易於掌握作品繳交進度。
反思:
(1)使學生完成具美感的色彩規劃是一實用但相當廣泛的議題,但在原訂的色彩所占面積與色彩搭配法則教學之外,實際執行時,尚需解釋色彩輕重效果、色彩明度彩度關係、色彩予人的感覺。(2)需解決一年級學生對調色不熟悉的技巧問題,易超過原定6小時的規劃。
(3)學生能分辨與美或不美,並充滿好奇心,但不見得每一個同學都可提出符合美感的色彩規劃,該課程設計在色彩比例、色彩選擇、物件高低、相對位置、調色精準度上,有許多細節需一一留意,國一學生需在小組協助下才能完成。
-
01美感居家
以傳統居家與IKEA室內居家的影片與照片,引導學生觀察居家空間中的各種色彩,察覺美感來自「有秩序」、和「與空間協調」。於觀察照片時,由色票中選出與照片中相同或接近的顏色。引導學生就色票討論,在該空間中何為主色,何為輔色,何為點綴色。
-
02美感校園
先帶領學生前往校園新建廁所考察,尋找該空間的主色、輔色、點綴色,拍照並紀錄於學習單。帶領學生找出校園更多色彩,請學生就紅、橙、黃、綠、藍、靛、紫色,進行拍照與記錄。引導學生討論校園新建廁所色彩如何搭配?是否具備美感?它們的主色為何?具秩序性嗎?並搭配學習單加以記錄。
-
03多采多姿
教師事先輸出前堂校園觀察課所拍攝照片,共同回憶選色地點,並引導學生將顏色逐漸歸納到12色環、無彩色。指導學生先調色補齊校園缺少的顏色,接著再於12色中自選一色進行調色練習,讓每一個自選的色彩再加入黑白與鄰近色後,能再延伸出5種類似色。將調色結果自由彩繪於紙碗上,完成後共同將紙碗於教室中央排列(最內圈12色環、中圈校園色彩照、外圈學生調色的紙碗),讓學生彼此觀察調色結果。教師最後提示學生思考校園新建廁所中的主色、輔色、與點綴色,分別位在色環中何位置。
-
04美麗法則
複習前堂課概念,探索色彩選項更多時如何保持美感。 練習(A):冷暖色法則,請學生分別就之前的彩繪紙碗選色,挑選數個冷色紙碗與白色色調搭配,數個暖色紙碗與黑色色調的搭配。不足色彩可再彩繪補齊。 練習(B):三角配色法則,請學生分別就之前的彩繪紙碗選色,挑選在色環上是三角形位置的三種顏色。 練習(C):四角配色法則,請學生分別就之前的彩繪紙碗選色,挑選在色環上是四角形位置的四種顏色。 老師在課程進行中搭配室內設計與商品包裝實例圖片,與學生討論這些法則在生活環境中的運用。最後請學生按照ABC練習中所習得的方法,自選三~四種色彩拍照並記錄於學習單。上台發表與分享。
-
05最佳組合
就前堂課練習為基礎,請學生調配屬於自己的主色、輔色、與點綴色。引導學生設定可以決定整個作品風格的主色,輔以使畫面更豐富精彩的輔色,並且有秩序、協調地在線條版的室內設計圖中畫上顏色,在符合美感的原則下,完成屬於自己的空間配色。並實際彩繪一個可放置於這個空間的實物。
-
06眼中有美
延伸第五節課程,完成個人學習單與實物彩繪,請學生將完成作品貼於黑色襯卡,擺於桌面,讓同學展示與參觀彼此作品,討論設計理念。最後由教師分享水越設計富有社區改善意識的「配電箱色彩改造計畫」做為課程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