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課程以「夢想」為主題,專為國小六年級學生設計,透過啟發性的活動與互動,幫助孩子們探索自我、設定方向,並建立追求夢想的積極態度。
結合藝術與人文,透過小組討論發表報紙頭版的黑青全版創作內容,將故事與創作結合,每位同學表達對於細部創作的想法。最後,每位同學以「洞」為主題進行創作。
透過教師引導自製PPT以及安妮新聞—夏季特刊的內容,認識世界各國的神獸與傳說,進而更了解各國文化的概念。
結合安妮新聞的文章,讓學生能夠藉此了解有關原住民族的習慣,也在學習吧設計相關的閱讀測驗,讓學生能夠透過報紙內容去找到重點。
本課程以「探索情緒世界,學會表達感受」為核心,透過創意與互動活動,幫助學生認識情緒、管理情緒,並表達自己的心聲。
課程中,帶領學生認識世界上許多不同國家的文化習俗,並探討此習俗與其民族或地理環境之關係。
此次的課程使用冬季特刊中的小主題「體驗不同的元旦習俗,找回你的能量」。
藉由《第一期——太空探索》中的小主題「我七年級,我想對世界說的話」,連結同學自身,帶領同學們去思考,未來的國中三年,他們有怎樣的期待。
透過安妮新聞的環境主題以及安妮法蘭克故事,結合製作仙子麵包(Fairy Bread)的有趣活動,讓學生對兒童權利和環境保護有更多的認識與反思,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和全球視野。
本課程運用四堂美術課的時間,安排了四項任務給學生包括「我的外貌?」「朋友的意義?」「我的性格?」「認識新朋友!」。最後完成「我的性格卡」將作品佈置於各班教室,作為課程延伸,學生能自由的去「認識新朋友!」
本期報紙內容包含貓狗基本介紹、貓狗相關藝術創作、十二夜電影及收容所介紹,進而延伸議題如:通用設計、公平、性別刻板印象、性騷擾…等主題內容介紹。
以情緒議題為主軸,結合三篇文章,深度探索情緒。
此課程「我的房間設計」是建立在四年級「好玩的房子」課程的基礎上,進一步升級,讓學生學會利用房子的紙模具進行捲、折、黏等技法,創作出立體效果。
由各國不同的元旦、春節以及新年習俗導入,最後以春節意象為主題進行繪畫創作。
以情緒的自我覺察為主題,先透過閱讀文章內容了解情緒的類型,以及如何正確抒發負面情緒。再透過報紙內的情緒卡去每個人對情緒的解讀以及表達方式不一,最後創作情緒卡,相互分享、欣賞。
本課程會認識到剪紙藝術在藝術家楊士毅、馬諦斯、Agneta Flock生命歷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亦能體驗摺剪、中式插剪、自由造型剪等技法,並透過閱讀安妮新聞中「童話·傳說與他們的產地」篇章進行創作靈感發想,醞釀出自己的童話創作畫面。
透過安妮新聞報紙內容閱讀、假新聞影片介紹及討論,運用線上問卷表單讓同學們閱讀數則報導,根據報紙中所學習到的「WHO、WHERE、WHEN、HOW、WHY、WHAT」6w方法來檢視各新聞的真實性,及自己判讀檢視的方法。
藉由學生自行發現報紙當中有趣的知識,教師也展開更多的資料與之分享、討論,並由學生進行第二層的探索與思考。隨著越多人閱讀完「推測生物學」後,我們將其引導到此次課程的任務 – 未來人的想像。
課程透過帶領學生閱讀報紙中關於貓狗的文章,引導學生回憶生活中對寵物的印象,並且進一步討論動物保育與遊蕩犬貓照顧間的衝突,嘗試從關心動物與生活環境開始,是學會與世界永續共存的第一步。
從文字閱讀到安妮(美感)新聞中的圖式,強化學生對塑膠使用與資源回收的概念,並試著思考學校內外的情境中有那些善用塑膠與環境保育系的平衡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