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讀報的目標設定,讓學生閱讀大量訊息,並找出學習單上的答案。
在學習的過程中,加上許多非教科書的知識,讓孩子們邊玩邊學。
以尋找關鍵字的方式,進行文章共讀。海報設計是課程重點。
介紹美感智能報紙的獨特性及趣味性,讓學生繪製專屬自己的主題報導創作。
以第 2 期報紙引導學生生物的多樣性與演化過程,集體創作出深海裡的神祕生物。
藉由安妮新聞報的編排與色彩了解色票的功能並發現舒服的色彩跟彩度及明度有關。
從象形文字到表情符號入手,認識中文書法字體的演變及各各字體的特色。
以主題「顏色」來做課程設計,讓學生具有色彩概念,以利日後探索藝術領域。
讓學生學習到除中國甲骨文外的象形文字,並練習自行設計自己專屬的情緒符號貼圖。
整體課程以「傳達與溝通」為主題,體會不使用聲音及文字的方式來做訊息的傳達。
配合各期報紙內容,進行圖文創作,期末集結成冊,建構完整知識地圖。
以安妮新聞第五期報紙封面,閱讀ARCHITECTURE 第四頁文章,認識色彩可以改變空間。
從安妮新聞第三期當中一篇「來蓋秘密基地吧」作為出發,讓孩子使用簡單的廢材、紙角鋼、樹枝等多媒材,讓孩子們各自組成建築團隊,從建築設計的討論開始,到圖稿完成、選材、成品組立,一步步合作去完成他們的秘密基地,並且將成品用自己的語言,介紹給全班同學,讓大家共同分享心中的夢想。
學生閱讀安妮新聞第二期中介紹的主題「推測生物學」後,想像並繪畫創作出-未來地球假想生物。
此系列安妮新聞課程選在閱讀課進行,希望促進學生能接觸更多閱讀題材,廣泛閱讀。一開始選擇和學生生活經驗較相符的文本,配合不同班級的特性選擇第一期太空探索中的文本和第三期地球中的<地震學家如何為大地震做準備>,透過文本和影片,以閱讀、 提問、討論的方式進行此課程。
藉由閱讀安妮新聞瞭解地球上各生物的居住環境,利用圖畫紙及廢棄椅子創造自己的秘密基地。
藉由安妮新聞第三期p6-7作為「劇本研究」單元中的文本閱讀教材材。以個人閱讀、小組討論及分享各自喜歡的童話故事腳色與劇情,搭配五個線索聯想力訓練,以小組為單位,選定童話或傳說加以重組、改編為3-5幕的故事,人物腳色創作,則展示於本校川堂世界地圖,各小組改編故事分享後選擇一個,撰寫成劇本,並製作排練本,開啟後續各單元課程進行。
利用《安妮新聞》推測生物學:瞭解過去,預知未來,進行課程引導,讓學生關心地球環境污染、氣候暖化問題。
圖像與符號都是溝通的一種方式,創造圖像符號表達想說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