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新聞15期中的跨頁版面-夢想公寓,邀請孩子們細細觀察公寓中各形各色的人們正在做什麼事,其中可能有孩子喜歡的興趣或工作,同時歡迎孩子們寫下正在實現的夢想並聯想到的相關職業。
六年級最後一單元為永續地球村,包含兩課,分別談到地球村所帶來的好處與壞處。在前幾節課讓學生了解目前現況後,結合安妮新聞報紙的「打造自己的理想城市」內容,先看看不同物種、時空的城市,再創造並分享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城市,最後回歸到三光走讀,思考所居住的這塊土地有哪些元素,它已經有哪些美好之處,還有哪些待改進的地方,而待改進的項目中又有哪些是屬於小學六年級學生可以做到的。從認識世界現況,到創造理想宜居城市...
石門國小位於臺灣最北端,旁邊有著名景點石門洞,學校每個學期都會安排師生到石門洞沙灘進行淨灘活動,希望學生可透過淨灘,達到守護海洋及環保愛地球的目的。淨灘的過程中學生們發現許多種類垃圾,數量實在驚人,於是於藝術課時,教師使用了安妮新聞的第七期【回收大百科】及海廢圖鑑,帶領學生一起練習將沙灘上常見的垃圾分類,可分為三類,分別為一般垃圾、資源回收及部分可回收三類。在校訂課程中有一單元為認識在地漁產,教師...
迷宮遊戲引發學生學習動機,讀報後可以認識報紙中的迷宮景點與建築。利用安妮報紙引入生活中的建築物之美,請學生思考心中最美的建築後,利用平板去搜尋實際路線。放入線上討論平台分享。接著請他們再去回想自己的上學路上是否有值得推薦的美麗建築。讀完地圖會說謊後,探討手繪地圖的好處。
這堂課程是一場視覺藝術的冒險之旅,我們將以學生們自己為主角,讓他們在創作中發現更多關於自己的獨特性。課程的重點是設計個性化的素描本封面,這將成為他們藝術創作的開端。
A house to a city:由小至大、由平面到立體及由個人到團體合作,多方面思考、探究學生所居住的環境,並了解形狀和色彩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和用途。
本課程藉由閱讀第13期「看不見的城市」為主題,學生簡易回顧美感教育報紙與一般坊間報紙不同的版面配置與設計,並藉由美感教育報紙這「不一樣的窗口」了解城市專刊意欲帶給讀者不一樣的內容資訊與美感體驗,如漫畫家An Chen結合「索弗洛尼亞」、「塔瑪拉城」與台灣街頭元素的頭版全版設計、卡爾維諾《看不見的城市》作品中述說歷史、保存記憶與改頭換面煥然一新的三座城市,還有結合生物觀察的螞蟻地下城、歷史考古的土耳...
本次運用安妮日報的內容包含冬季特刊中:「冬季出沒的妖精們」讓學生們閱讀,並了解各個妖精的背景故事,以做為校園特色導覽地圖中設計地圖專屬守護神的參考與討論內容。 學校一年一度的校際交流即將來訪,從偏鄉到本校的學生、家長與老師們都是第一次到本校參訪,校園導覽室外校參訪的必備行程,但以往都是以學校老師、行政人員的角度來安排導覽,本次希望透過本校學生的角度,親自設計導覽地圖並規畫導覽路線,提供校外來訪的來...
摘大意:藉由安妮新聞的文章,選一篇進行。 范氏圖:藉由安妮新聞的文章,選一篇進行。 樹狀圖:藉由安妮新聞的文章,選一篇進行。 圖像:藉由安妮新聞的文章,選一篇進行。 認識自我:藉由安妮新聞的文章,完成報紙裡面需要回答的問題,並介紹裡面提到的書籍及電影及歌曲。
本學期《安妮新聞》的閱讀課程,安排在閱讀進行式社團活動課來進行,以第11期「旅遊探索」、第13期「看不見的城市」為主要閱讀教材。這堂課先帶領同學認識DFA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獎 (Design For Asia Awards),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美感與設計課程創新計畫團隊」的《安妮新聞 》獲頒2021年度「DFA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獎」的「大獎」殊榮。接下來就讓同學進行《安妮新聞》讀報活動,一起來認識...
以最近發生的泰坦號潛水艇失蹤新聞引起動機,帶入人類對於未知世界的好奇與探索。接著讓學生閱讀《安妮新聞》第11期,認識關於探險故事的經典文學作品。藉由11期封面故事,打開孩子無限的想像力,並進一步與皮影戲課程結合,引導孩子分組討論出一篇探險的小故事,並設計出其中的角色。
本課程利用安妮新聞之文章內容、色彩,引導二年級「跨群跨科」選修「空間設計」課程之39名學生(商管群、外語群、設計群、體育班),作「小套房業主設定與空間風格」發想,使學生能藉以此發想,延伸製作出一個小空間模型作品。 利用學習單的引導,使學生能從安妮新聞中,挑選自己感興趣的文章,並且對文章內容中描述的主要人物之生活背景進行想像,進而替此假想人物做年齡、職業、興趣、喜好、生活習慣等虛擬設定;其次,引導學...
本次「安妮新聞」的課程活動, 主要是安排在這學期新媒體藝術課程中的「排版應用」單元,請學生先閱讀第8期的安妮新聞,並特別說明排版與視覺感受的相關。學生閱讀完整份報紙後,填寫Google表單問題,並請學生發表閱讀後的想法。教導學生使用Canva軟體進行排版練習。請學生運用之前學習的排版技巧,統整自己的學習歷程檔案,製作課程學習歷程海報並上傳Google Classroom繳交作業。個人作品發表與綜合...
配合學校111年度學期成果發表活動的課程設計,從世界地球村的角度為起點思考,最後聚焦在小學生的生活圈。開發集體創作『台北藝涯遊』單元,以在地生活台北小市民的身分,觀察台北城市建築風貌,並嘗試以台北特色建築分布的地圖展現方式進行集體研究。 先請學生以「個人」生活經驗及觀察發表並描繪特色建築,再用「分組」及「團隊」模式進行發展城市地圖,將過往生活點滴的累積及對夢想城市的嚮往,佐以畫面中人物活動的創意調...
在先前的課程中已施測過性向及興趣測驗,學生對自我的優勢能力及興趣有初步的認識及了解,因此欲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以多元的視角,透過有趣豐富的圖片素材作為啟發,讓學生不設限的在媒材中探索,並延伸思考自己感興趣與喜愛的領域,進一步探索相關的職業與工作世界。
本次教學的年段是一年級雙語美勞,採用的是安妮新聞第十五期,p4,〈內外並行 – 探索自己的天賦〉這篇做為教學主題。由於學生的閱讀與理解能力仍再努力學習的階段,本次教學是透過老師引導閱讀,整理安妮新聞報紙上美麗的插圖與重要內容的方式,讓孩子認識自我探索與認識自己的概念,並將新聞中提到「已知」與「未知」的你這個有趣的議題帶進美勞作品中。
課程設計以安妮新聞第14期為主要素材,引導學生對於服裝穿搭與設計能有更完整且多元的認識,並藉著第11頁的延伸影音介紹的例子讓學生在討論中更加增強對自我的肯定,對即將邁向中學青春期的學生們有潛移默化的影響與幫助。
本課程為圖書館與輔導室的跨處室暨跨領域合作,課程目標主要分成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主要是以推廣閱讀,引導學生如何閱讀一份刊物的角度,切入討論安妮新聞報紙的質感與版型設計,與其他報紙刊物在形式呈現上的差異,以及安妮新聞的內容特色。
《頭頂上的時尚之奇幻旅行》 、《我的夢想 ,我可以!》
從《安妮新聞》,可以獲得的不只是世界的資訊,也能透過美感教育中強調的構面概念:色彩、比例、質感、構成,提升讀報與各領域探索的學習面向,讓教育的過程裡,充滿各種可能性與想像力,取代只是知識的填塞與汲取。我們期盼師生透過閱讀「安妮新聞」更貼近世界,從中汲取適切的養分豐厚學習與生命感受。我們也試著透過安妮新聞美感閱讀文本搭接本領域以及課室裡的進行式,串連藝術美感的體驗和探索,讓孩子可以很自然的用其獨特與...
帶領學生閱讀十一到十五期的安妮新聞,由全班學生票選出最有興趣的部分,深入介紹或探討不同主題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