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教學指引提示的引導程序,先讓學生對這份報紙的封面感到好奇,接著請學生表達對角色、場警、物件、顏色的感覺和看法。然後,我帶著學生一起瀏覽報紙的每一頁主題,引導他們去思考太空有關的議題。
介紹曼陀羅(九宮格)思考法的緣由與運用,還有各科使用的範例介紹,接著將學生 依座號分組,讓學生練習將看到的故事填入設計好的九宮格學期單中。
The Anne Times-節慶-我對家記憶的味道
利用冬季特刊,來讓學生了解節慶(特別是過年春節的傳統文化),也體驗各國對同一慶典不同的慶祝方式。
這一堂課利用”The Dot”繪本進行課程,課程後讓孩子們利用粉彩筆、色鉛筆、蠟筆、點點貼紙進行課後實作,了解自己的創作能有意義與價值。
因為本學期課程時間剛好會遇上聖誕節和新年2個節日,故本學期申請安妮新聞冬季特刊,讓學生閱讀應景的篇章,並搭配英語文課程介紹的萬聖節、感恩節等節慶,了解外國文化,並討論跟台灣習俗的異同。
本課程以安妮新聞冬季特刊第4版《體驗不同的元旦習俗,找回你的能量》為班級 共讀文本,結合閱讀與數位工具應用,打造一個整合性的學習體驗。
本課程以「海底博物館」與「海洋生態保護」為主題,透過閱讀與藝術創作,培養學生對環境議題的關懷與創意思考能力。
透過閱讀《安妮新聞》聆聽特刊的〈探索臺灣聲音地圖計畫〉,聽見「臺 灣」,進而連結社會領域的學習,用不同的角度閱讀與認識自己的家鄉,打開五感,好好聆聽我們生活的所在。
此課程活動第一部份利用第 7 期安妮新聞內容引起學生對於環境中垃圾的關注,引發對本主題的學習動機(真的是垃圾嗎?)
本次自然課在植物篇中與校本食農課程結合下,前兩週安排學生學習種植植物(黑豆及油菜),並觀察植物成長周期。
本學期的科技課單元為「科技的發聲」,主要介紹通訊方式的演進,從聲音通訊進步到視訊通訊,並介紹生活中常見的通訊設備及通訊軟體。
本學期藝術課以音樂為主題,課程中介紹了台灣流行音樂文化的歷史演進,讓同學們欣賞各種樂曲。
本課程以「從象形文字到表情符號:如果法老王也可以傳簡訊」為主軸,分為閱讀理解、符號應用、造字分析與評鑑創作四大主題,結合生涯發展與環保再生議題,啟發學生多元思考與創意表達,開啟「字」與「我」的對話。
透過自畫像,讓學生尋找個人特別之處,並運用切割、挖空、重疊、複製、覆蓋、撕邊甚至留白的技巧完成一件拼貼藝術自畫像創作品
將〈安妮新聞〉的閱讀經驗結合報紙主題、深化思維,回歸生活中的美學素養啟發。
「閱讀世界・創意啟航——美感教育 × 安妮新聞探索之旅」
課程從新聞的基本元素出發,帶領學生認識標題、圖片、排版及文字敘述的關聯性。
以「朋友」專欄的報紙,教導孩子與人、動物之間的相處,鼓勵孩子在生活中實踐。
引導學生閱讀安妮新聞的文章,進行討論與思考,並繪製自己的未來藍圖。
以安妮新聞報紙裡的遊戲插畫圖卡,進行觀察與圖像故事的探索活動。
透過閱讀與色彩美感體驗,讓學生認識情緒的多樣性,並學會如何表達和管理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