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校園修剪的樹枝中,截取一段最適當的線條比例,帶領學生製作樹枝筆。
從生活可見的植栽,以植物染的技法,讓學生發現天然植物的質感與色彩。
學生觀察教室物件並描繪其外形,再加以變化造型,創作出另一個樣貌的圖像。
從生活可見的植栽,以手抄紙的方式,發現天然植物的質感與色彩。
課程設計「一道有故事的料理食譜」為主,讓學生運用所學完成版面構成的作品。
帶領學生製作餐具,需留意握柄的胖瘦長短等比例問題及整體外型的視覺美感。
以校園環境為主簡化建築造型,留下基本形狀再畫成色塊,並學習色彩搭配。
以構成練習→食譜分析→家常菜創作的三階段練習,從中歸納出構成的美感要素。
利用色票分析校園環境色,比較配色的適宜性,選出能搭配環境色的麻線編織提袋。
以構成美感練習讓學生了解點線面編排,結合人物攝影、文字編排成4*6的友誼圖卡。
觀察顯微細胞,進行神經學繪畫,並結合摺紙結構概念,思考立體構成美感。
讓學生從半立體至立體的摺紙操作,學習到結構的美感及應用。
將戲曲圖案以凸版製成藏書票,透過排列組合呈現視覺美感。
學生踏訪戲曲故事館,認識戲曲文化並設計編排手工書。
拆解文具並觀察元件構造關係,分組製作中空容器,最後製作金門意象燈。
思考結構支撐與美感搭配性,並於學習單上描繪砌磚手法,最後製作小紅磚名片架。
引導學生觀察花朵結構,進而思考比例、構成美感,以不同材質創作個人質感花朵。
利用點線面思考鐘面、指針與刻度的比例,並思考錶帶質感呈現,完成手錶作品。
分組以風扣板仿製縮小紅藍椅,思考結構合理性及承重穩固度,完成仿生設計椅。
讓學生以室內配色為題,了解選色與個人生活美感品味的連結,最後嘗試為教室壁報配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