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單元使用安妮新聞vol3之TIPI世界上最古老的帳篷做為教學媒材,引導學習者製作像聖誕樹的TIPI,並裝上燈飾,營造溫暖又有氣氛聖誕露區。
課程活動以安妮新聞vol2封面為藝術欣賞材料,討論探究畫面所想傳達的意義,理解封面設計中各種安排的巧思,並能透過想像將自己安排進入封面中,且透過畫面人物中的對話設計重新詮釋畫面的意境。
教師引用安妮新聞之「梯皮」說明書與圖稿,讓學生實施手作課程。希望透過跨領域課程的設計,讓學生延伸美勞課所學的技能,看說明書來剪裁、黏貼、綑綁成梯皮模型。
教師引用安妮新聞第四期第11版之「我和人類不一樣」中的報導內容與圖稿作為教學設計的素材,讓學生實施課程。
教師引用安妮新聞2020/3/10第11版之「卡邦殼」與美感教育課程實驗「美」的思維與行動學習,讓學生實施手作課程,將「美」化為具體的經驗、行動與學習。
對照此篇報導和課本緊急求生裝備異同,思考哪些物品屬於自己居住的地區、自己的家庭,口頭分享會準備什麼物品,再於課堂中設計一個屬於自己的緊急求生避難包。
趁著麗湖國小圖書館改建之際,讓孩子參與設計、表達意見。
教師引用安妮新聞第2期第4、9、8、5版之「梯皮」說明書與圖稿,讓學生實施手作課程。配合聖誕節日,讓孩子分享自然科學類書中的知識。學生運用摘要法,摘錄書中知識,書寫於掛飾上,完成神奇聖誕樹的裝飾。
教師引用安妮新聞第3期第6、7版之「梯皮」說明書與圖稿,讓學生實施手作課程。給予孩子傳記一頁書的任務,兩人一組,介紹一本傳記的基本資料 ,並且輔以平板電腦的運用。
透過認識地震災害與情境,讓學生試想逃生方法,並設想可能需要的物品或工具,進而提出準備防震避難包的主要功能的目的──事前準備,揀選物品組成防震避難包。
以哈利波特霍格華茲學院的移動樓梯引起學生的共鳴,再利用安妮新聞美感元素,以及迷宮遊戲的趣味性,與自己的校園做結合,創造一個具變化性且獨特的魔幻校園。
除了以色彩的觀點認識在地文化和自身生活的社區外,更透過本次課程讓學生活用新興的科技程式,學習利用科技來進行藝術行動。
利用錯視的畫面吸引孩子的注意,帶入梵谷「星空」畫作賞析,讓學生了解如何利用畫面構圖的巧思進行畫面的佈局與創作。藉由報中介紹埃及聖書體,讓學生練習聖書體文字進行拼音遊戲,並結合網路表情符號帶入學習主題進行表情包創作。
為了讓學生能在閱讀完書本後,將心中的感受透過繪畫表現出來,在「安妮新聞」的協助下,安排了優秀的團隊進入班級中指導學生勇敢畫出心中的角色。
本次「安妮新聞」的課程活動, 主要是安排在這學期自然與生活科技第三單元「岩石與礦物」單元中的「地震與防災」、「岩石、礦物與土壤」相關課程活動。 孩子們將閱讀的文章摘出重點並轉化為心智圖。
本學期以【LOOK-WHY-ACTION】的步驟,力追求將文本上的知識應用實生活中,貫穿學期的所有課程。
介紹美感智能報紙的獨特性及趣味性,讓學生繪製專屬自己的主題報導創作。
以主題「顏色」來做課程設計,讓學生具有色彩概念,以利日後探索藝術領域。
讓學生學習到除中國甲骨文外的象形文字,並練習自行設計自己專屬的情緒符號貼圖。
整體課程以「傳達與溝通」為主題,體會不使用聲音及文字的方式來做訊息的傳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