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學生觀察生活周遭的結構,了解結構的基本原則,能懂得欣賞與創造力與美的造型。
藉由發現生活中合宜比例的物品,重新創作分例物件中的比例配置。
學生體驗從軟材質到硬材質的創作改變,透過破壞到建立的過程中思考,創造的多樣性。
覺察生活中的色彩、能思考並運用色彩表達抽象概念 ,且能對色彩產生多元美感經驗。
美感預期成果 對象為國中學生,六堂課無法同時顧到太多面向,因
發現校園色彩調合及衝突配色,學生表達出色彩搭配及對個人的感受、運用討論分析色彩調合或衝突配色。
Postcards on my campus life 我的校園生活明信片
美感也不單是知識,也不應該是生活教條規範,它應該是合於用的目的,並適應於整體秩序的。而是在生活上便是比剛剛好更多一些的展現,所以「美感教育」不是技術的學習,它來自為生活累積之經驗,當我們開始對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敏感,便會開始願意開啟發現、探索、體驗、嘗試、運用、整合的歷程;換言之,「美感教育」是一種素養教育,也是一種自信心的養成。
「幸福野餐趣」的課程設計是處理生活中「食物與空間」的對話,體會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學生們利用攝影紀錄,從食器、食材的搭配開始,探索美的生活布置。
依照具有美感的構成方式,讓學生透過挑選與排列,呈現具美感的擺設陳列,也從中體驗美感的品味。
探討不同質感的食器各自的優缺點與適用性,進而探索食物與食器間的關係、食器的製造成型過程。
讓學生以拼板畫方式操作並體驗各種構成組織原則,從這當中互相觀摩分享。
從讓物體穩固站立的實驗中讓學生對「結構」原理有所認知,以此概念製作飲料外帶杯袋。
課程藉由生活經驗中所接觸天然蔬果色彩經驗,引導學生觀察探索豐富的天然食彩
讓學生透過原住民的文化背景,藉由教學活動樹皮衣的實驗、操作、體驗,來認識原住民老祖宗所流傳下來的傳統寶貴技藝
以「結構」為教學核心主軸,從窗景的窺視省思現代建築窗戶的功能及意義
從質感的意象出發,首先會藉由視覺以及恐怖箱的觸覺體驗,重新認識生活中無所不在的質感,並合作構思具有美感的椅墊。
觀察分析生活中的文宣構成排版,嘗試無色彩的元素排列構成,掌握構成的平衡美感,再轉換成合適的圖文編排。
透過實作組合結構體,感受重力在結構中的傳遞,尋找穩定平衡能承重的結構體,並從中發現秩序的存在。
帶領學生進行色彩實驗,進而體驗改善美術教室外長廊空間色彩氛圍之效果。
學生將收集生活中可以取得的各種材料,分析其質感元素,並做成質感記錄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