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在上學期已大致翻閱過此份報紙,因此這次把重點放在安妮新聞的獨特封面設計及練習為報紙文章做摘要的能力。 此課程總共兩堂課,第一堂課先讓學生以組為單位討論關於安妮新聞第七期封面設計相關問題,讓學生腦力激盪,一起思索創作者背後的用心,並讓各組上台報告他們的發現。第二堂課則是先讓學生閱讀第五頁的「改變世界,從小開始」這篇文章,旨在拓展孩子們的眼界,讓他們知道只要有心,環保可以隨時開始。接著講解摘要的技...
竹光國中九年級全學年的校訂課程-全球議題,【環境與社會的永續】是這門課程的最後一個主題,分成三個單元共七堂課。 課程內容第一~二堂課會以【中途島的信天翁】的HiTeach進行數位學習,引導學生從一個國中生的營養午餐吃到塑膠時的反應,連結到中途島信天翁肚子裡的塑膠殘留物;第三~四堂課導入The Anne Times Vol7 地球護衛隊,透過這期報紙的內容搭配自主學習的四學模式(學生自學、組內共學、...
藉由多元的圖片引發學生對於自身內在情緒的探索與投射,以生活例子為探討的素材,了解情緒管理的重要性。教導學生辨識自我情緒、評估情況、控制衝動、壓力管理。
透過美感智能閱讀—安妮新聞第七期的主題:地球護衛隊,帶領學生透過不同的範疇去了解環境對我們產生的影響。從仿生設計去看大自然經過物種演化後的絕妙設計,也能了解因為工業化後的地球,有哪些是急於搶救的自然資源。經過一連串的專題分享後,啟發學生從自身做起,開始思考,對於環境,我能做什麼?
透過這一系列活動,學生將學會尊重與同理他人,並通過有意識地聆聽和閱讀,更加細緻地感受自己和這個世界。
《第七期——地球護衛隊》中的小主題「改變世界,從『小』做起 五名環保學生的故事」。這篇主題介紹五名來自不同國家的學生,他們因為氣候變遷的議題,自發性的做起了環保的相關運動。
增進學生對於圖像組織的基本概念與方法,再透過小組合作學習,於共讀一篇新聞文章後,完成新聞文本核心綱要與心智圖繪製。
認識臺灣的鬼怪故事與其意義,並搭配圖書館的主題書展,讓學生也了解其他國家之妖魔鬼怪,最後設計出屬於自己的妖怪。
將理論知識化為實際操作,讓學生從設計包裝、制定售價到撰寫廣告文案,了解從農產品到消費者手中所經歷的種種過程,了解食農文化,從而建立價值觀,並能進一步將所學應用於生活當中。
利用數位檢索獲知各行業所需的能力與學歷背景,確立未來夢想方向、建立正確的價值觀,以期對未來有所助益,
閱讀安妮新聞第七期,感受人類活動、垃圾與地球間的關係,利用簡短的三行詩抒發心情感受。
結合健康促進議題,將正向心理的議題帶入學習中,結合安妮新聞第 十期的腦筋急轉彎 ,讓學生從五正與四樂中發想,並進一步將正向好習慣帶入生活中 。
閱讀環保故事,整理倡議者發想背景、行動及影響,思考自己可為環境做哪些行動。
由安妮新聞搭配環境和性別議題結合,讓學生認識到辨識健康教育、環保雙議題。
閱讀本報擴張中國古文字的造字法則相關知識,並結合報中「電影俱樂部」為鷹架。
實地踏查小港沿海聚落,採訪居民並深入田野,收錄曾經被煙囪包圍下的城鎮記憶。
運用回收紙箱媒材,藉由紙的可能性歸納出紋理和立體構成的基礎概念,創造出具有旋律美感的立體造型。
將喜歡歌曲運用所學繪製出來,並以短文介紹,帶出這首歌或事件對自己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