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學生運用 Big6 議題探究策略,探討「長照20」執行現況,並實際行動體會長者生活、青銀共學。
「閱讀」是所有學習的基礎,閱讀有助於理解外在世界,能夠有效的擷取知識訊息,轉化成自身的知識,並運用於日常生活中。而「讀報教育」是在學校或家庭,以報紙做為教材的學習活動,因此,我們利用負擔較輕的報紙,來鼓勵學生們體驗「閱讀」,讓學生們體會閱讀也可以是一件有趣的活動。 此次的課程使用第十五期——《夢想》中的小主題〈內外並行——探索自己的天賦〉以及〈實際在夢想這條路上——職場工作人的心聲〉。首先請學生閱...
以城市美學的主題式課程,從「構成」的美感構面中,引導學生學習排版與視覺傳達的設計能力,最終產出「城市散策」網站,以網頁設計進行城市空間的踏查與設計思考。透過課程活動引導學生做中學,從日常生活、平面設計與空間中的城市規劃等三個向度,探索認識、並應用構成的美感思維,培養學生對城市美學的敏感度與實踐能力。
「美感智能閱讀」指的就是在閱讀的同時亦能感受到「美」的存在,而《安妮新聞》是一份以此為出發點所設計成的報紙。本次的課程活動將融入美感智能閱讀計畫宗旨,讓學生從閱讀《安妮新聞》第13期作為出發點,從本期版面的編排、文字的敘述內容等,引導學生從閱讀中觀察本期內容的色彩編排及版面設計。再者,讓學生從閱讀《安妮新聞》13期的各版面的標題及內容,擷取訊息,並帶入自己的思考,藉由問題探索的方式,讓學生敘述...
即將畢業的國九學生,近年來因為手機通訊軟體的便利,鮮少翻閱報紙與閱讀紙類報章雜誌,因此透過課程設計,使學生有機會能近距離閱讀文章,體驗觸摸紙張感受閱讀樂趣。並透過課程中閱讀,挖掘出文字的敏感度與精緻度,進而影響學生對於文字的美感,結合生活感官與經驗,讓學生多重體會這份報紙的力量。 課程透過實作、個人報告與小組討論、報告,探究圖文與解析,更加上學生論點講述,營造學生共學情境同時,更透過閱讀及...
一直都很喜歡”腦筋急轉彎”中的”看圖說情緒”和”情緒探索地圖”與”基本情緒圖鑑"都和銘傳國中閱讀課程中的"心閱讀—韌性閱讀”很有關聯!!所以這一次也推薦給新任的閱讀老師從安妮新聞中引導孩子們去了解情緒、悅納自己就相對地比其他文本更適合進行課程延伸。 此外也帶領著青春期的孩子們去了解"中華心理衛生協會"中的情緒閱讀素材,讓青少年階段的孩子可以透過閱讀同理並且了解情緒,進...
配合學校招生,邀請鄰近小學六年級應屆畢業生,利用連續八周星期三下午,到國中體驗未來國中課程。國文科配給節數為兩節課,設計體驗課程。以安妮新聞vol8 當中友誼為主題,結合桌遊故事骰,引導小六學生創作一則以友誼為主題的故事。
本課程希望藉由「安妮新聞之聆聽特刊」中,透過藝術家吳燦政老師所記錄的上萬筆聲音檔案,感受臺灣每個地方的聲音結構,用耳朵發掘其中區域、範圍、濕度等環境元素。接著,瀏覽「拜託了!新生」padlet內容,讓學生思考若有機會再當一次國中七年級,你會想跟當時的自己說些什麼?
1 介紹封面,請同學念出封面故事,再詢問封面主題,帶出「朋友」這個主題。 2 請同學說出封面給你的感覺,介紹「美感」。 3 請同學閱讀p2全版及p3的「關係調查01、02」,了解小炭、小伊、小禰、小富四個人之間的關係。 4 請同學完成學習單,回想自己在與同學相處上的狀況及如何處理? 5 請同學了解「安妮新聞」的緣起及目標。 6 請同學完成p06~p07,了解自己的個性。 7 請同學閱讀p09,並介...
繼上學期使用過安妮報紙的經驗,學生很喜歡安妮報紙充滿美感,又發人深省的設計。也因為上學期介紹過安妮報紙與其他報紙的不同之處,也介紹過一份報紙的基本元素及產生流程,本學期就逕將主軸放在「閱讀」上。 本學期我選擇的是「夢想」的主題,因為教學對象是九年級即將會考的學生,所以希望他們可以在備考之餘,也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也因為是九年級的學生,教學進度十分緊湊,故選擇第八節課的時間操作。
首先簡介《安妮新聞》的命名緣由:《清秀佳人》中,那位充滿奇思妙想又勇氣十足的紅髮安妮,在少年成長小說中,每個人都有能量成就自己。並加以推廣「閱讀」可以是件很有趣的事。在《安妮新聞》當中,可以獲得的不只是世界的資訊,也能透過美感教育中強調的構面概念:色彩、比例、質感和構成,提升讀報探索的學習面向,讓教育的過程裡,充滿各種可能性與想像力,取代只是知識的填塞與汲取。
學生在上學期已大致翻閱過此份報紙,因此這次把重點放在安妮新聞的獨特封面設計及練習為報紙文章做摘要的能力。 此課程總共兩堂課,第一堂課先讓學生以組為單位討論關於安妮新聞第七期封面設計相關問題,讓學生腦力激盪,一起思索創作者背後的用心,並讓各組上台報告他們的發現。第二堂課則是先讓學生閱讀第五頁的「改變世界,從小開始」這篇文章,旨在拓展孩子們的眼界,讓他們知道只要有心,環保可以隨時開始。接著講解摘要的技...
竹光國中九年級全學年的校訂課程-全球議題,【環境與社會的永續】是這門課程的最後一個主題,分成三個單元共七堂課。 課程內容第一~二堂課會以【中途島的信天翁】的HiTeach進行數位學習,引導學生從一個國中生的營養午餐吃到塑膠時的反應,連結到中途島信天翁肚子裡的塑膠殘留物;第三~四堂課導入The Anne Times Vol7 地球護衛隊,透過這期報紙的內容搭配自主學習的四學模式(學生自學、組內共學、...
藉由多元的圖片引發學生對於自身內在情緒的探索與投射,以生活例子為探討的素材,了解情緒管理的重要性。教導學生辨識自我情緒、評估情況、控制衝動、壓力管理。
透過美感智能閱讀—安妮新聞第七期的主題:地球護衛隊,帶領學生透過不同的範疇去了解環境對我們產生的影響。從仿生設計去看大自然經過物種演化後的絕妙設計,也能了解因為工業化後的地球,有哪些是急於搶救的自然資源。經過一連串的專題分享後,啟發學生從自身做起,開始思考,對於環境,我能做什麼?
透過這一系列活動,學生將學會尊重與同理他人,並通過有意識地聆聽和閱讀,更加細緻地感受自己和這個世界。
《第七期——地球護衛隊》中的小主題「改變世界,從『小』做起 五名環保學生的故事」。這篇主題介紹五名來自不同國家的學生,他們因為氣候變遷的議題,自發性的做起了環保的相關運動。
增進學生對於圖像組織的基本概念與方法,再透過小組合作學習,於共讀一篇新聞文章後,完成新聞文本核心綱要與心智圖繪製。
認識臺灣的鬼怪故事與其意義,並搭配圖書館的主題書展,讓學生也了解其他國家之妖魔鬼怪,最後設計出屬於自己的妖怪。
將理論知識化為實際操作,讓學生從設計包裝、制定售價到撰寫廣告文案,了解從農產品到消費者手中所經歷的種種過程,了解食農文化,從而建立價值觀,並能進一步將所學應用於生活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