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原住民族服飾為主題,著重觀察服飾中的色彩、圖案和造形,探討其文化象徵與意涵,運用所學的設計原理進行紙膠帶平面設計。
以臺南老屋欣力為主題,帶領同學觀察校園、巷弄,以回收紙作為紙漿主要材質,讓學生以手抄紙方式構成磨石子文創商品設計。
課程以廁所識別LOGO做為出發,結合性別平等議題,引導學生認識LOGO設計與美的形式原理,經由小組討論、發表強化學習。
在代理導師一個月期間,透過本校每週四早自習為中文閱讀之日,導入「安妮新聞─聆聽特刊|聆聽」,搭配自己設計的提問單,引導學生閱讀、思考書寫,最後藉由學生的自我分享,促進彼此間的聆聽。
「天天紀念日」的課程目標,希望學生透過閱讀來進行文化探討、達到個人成長。 主要透過回顧、記憶與注視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將文章的主題與自身生活連結,找出對他們而言重要的記憶和日常時刻。透過寫作和思考培養對當下的欣賞, 學生能夠說出正向看法、提出日常經驗的自省。
本課程為結合生活科技、健康體育與藝術領域的跨領域校本特色課程。以學校旁的石光古道走讀為主軸,延伸出「友誼與自我挑戰」的創作主題。
竹光國中九年級全學年的校訂課程-全球議題,【環境與人類生活的永續】是這門課程的最後一個主題,分成兩個單元共六堂課。
先檢視報紙上的內容,看看裝潢與擺設,再回想自己的房間有無缺少或多餘的物品。依據自身狀況,利用線上設計軟體,自己規劃自己的房間或是某一項家具。
運用安妮新聞讀物,在課堂上進行上學期環境教育課程的溫故與知新,以小組任務進行團體討論分配任務,再由個人各自填寫表單,最後在課程結束前由老師引導及提問進行個人分享。
生涯介紹結合職群牌卡與英雄之旅的歷程,從日常生活中興趣找到內在動力,再由英雄之旅與安妮報紙的素材進行生涯幻遊拼貼。
本次課程以第15期安妮時報,生涯主題為開端,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自我價值與未來規劃,透過文本閱讀、作者視野帶領學生看見不同生命的可能
透過「選擇」與「價值觀」為主軸,一開始以日常「二選一挑戰」遊戲引起動機,讓學生體會生活中處處是選擇,並進一步討論選擇背後的考量與價值觀。
課程聚焦於「公共藝術」與「空間互動」的主題,並結合《安妮新聞》第17期中所提的「欣賞藝術之前,請準備好你的——探索藝術的暖身運動」作為學習的啟發與導入。
此次的課程使用《第三期——地球》中的小主題「童話、傳說與它們的產地」。這篇主題介紹來自不同國家的童話與傳說。
此次的課程使用第十七期的小主題「『成為自己』才是人生最重要的目的」。
使用心智圖在學習、思考和創造方面有很好效果。心智圖能夠幫助使用者將不同的概念和想法進行分類和歸納,這種思維訓練可以增強邏輯思考和創造力。
以新聞事件配合報紙主題,讓學生了解狗的身體語言,以及飼養寵物的教養責任。
從健康教育的課程出發,並帶到心理韌性的桌布體驗創作,最後探索女性人物專題。
從校園空間為起點作為轉印印章線條設計,結合雙語教育介紹構成觀念,思考明信片、書籤書寫設計與印章的版面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