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面設計是室內設計的一個元素,它能夠增強空間的視覺美感與功能性。透過『校園意象打卡牆』的課程單元,學生以他們日常生活的校園環境,選擇適合創作的場域,並結合過去所學的美感構面應用(色彩、比例、質感、構成),設計思考受歡迎的『打卡牆』,體現創作歷程,從實作中思考構面的組成,累積創作經驗,並觀察公共藝術創作與人的互動關係,培養對生活情境的感知力。
引導學生思考安妮新聞插畫所想表達的意涵,進而讓學生了解聆聽的重要及多元性,並學習如何專注聆聽身邊的聲音,最後完成臺灣聲音地圖學習單。
透過聆聽特刊,讓學生聽到在地聲音並關注身邊的聲音。此外,也引發學生對於溝通、同理的共鳴,讓學生學習與旁人相處以及如何有效溝通。
海洋教育的議題是近些年來頗受社會關注的,透過一系列環境教育的講座,帶領學生關注並進行省思,期盼能在環保的自綠的生活中,落實愛鄉愛土的情懷。
結合1210世界人權日的宣導,將戰爭與人權、性別與人權的議題帶入學習中,結合安妮新聞第九期的貓派狗派,讓學生從公平與正義中發想,並進一步將生存的權利開展到萬物,啟發萬物平權的思維。
本課程希望藉由安妮新聞中專家學者所提建議能夠讓孩子了解災害前如何預防,災害中如何逃生以及災後如何恢復進行多方面的美感教學。
透過安妮新聞,找回對讀報的興趣、整理所知童話的背景知識、了解童話背後的思維,並藉由不同文化背景的外師給予文化刺激及另類的童話傳說,最後上台分享對童話的心得。
透過安妮新聞的版面引發學生閱讀興趣,再限制學生於指定時間閱讀指定文章並摘要重點,最後利用kahoo遊戲進行檢測驗收。
探究瓶子高、低、寬、窄的比例與實際運用之關係,藉由操作彈簧圈、彈力球等KIT感受不同比例效果,讓學生試著設計比例曲線吊飾。
教師再深化花磚設計課程,加入社區代表色及圖地反轉概念,發展出專屬於社區獨特的花磚。
透過報紙上的專欄,觀察各類椅子,試著找出其各自的特性功能性。
實施對象 學制:國中 課程講師:臺南市立西港國民中學 沈巧
實施對象 學制:國中 課程講師:李舲專案教師
透過閱讀安妮新聞的特色主題與遊戲引起學生的動機,訓練學生觀察、思考、紀錄的能力,搭配「六頂思考帽」得到全方位的思考。
先讓學生觀察紙本主題地圖及電子地圖的差異,分析其用途及優缺點,接著提供與城市特色相關的網站平台,最後讓學生繪製「我的縣市我主張」縣市主題地圖。
分析條紋粗細、間距、及色彩搭配造成的視覺效果,以毛線編織條紋杯墊,讓條紋之美融入生活。
實施對象 學制:國中 課程講師:陳榮暐(雲林
實施對象 學制:國中 課程講師:高雄市立民族國民中學 陳鈺
實施對象 學制:國中 課程講師:林秀玲教師(臺中豐東國中)
實施對象 學制:國中 課程講師:溫玉瓊業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