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主題文章讓學生觀察貓咪的模樣,用校園中的雜草、果實等做出屬於自己的貓咪。
從探索生涯為主題,佐以資訊視覺化的設計概念,運用CANVA軟體中的色彩與構成,讓學生了解適宜的圖文編排需具有統一性。
以安妮新聞第6期『細菌與病毒』主題,作為課程設計,認識細菌與微生物之美。
結合《安妮新聞》神話、怪物圖文內容的閱讀,進行「神怪圖說」的課程教學設計。
結合「色彩學」及「美的原理」,讓學生觀察花磚常用的色彩及畫面構成方式,並實際調出不同彩度、明度的色票,構成創意花磚。
從修剪的樹枝中截取一段姿態最美的比例,思考使用上最適宜的線條比例細節。
透過發現食材中色彩、排列及質感選擇能為吃帶來美感與價值上的學習。
以香料的比例與石膏像髮型與臉型的比例,做傳統與創新的雕塑挑戰。
藉由閱讀安妮報紙「術業有專攻,尊重專業的制服文化」,引導學生使用T型圖來結構化和 呈現文章中各行各業制服文化的考量因素,並思索學校制服文化的考量因素與社會價值。
藉由活動讓同學感受下列四個主題:「重心(新)生活」、「汰舊換新」、「異彩點綴」、「滲入生活」。
以《安妮新聞》第八期紙本文為主,讓學生分組針對問題做整份報紙的瀏覽、討論、書寫摘要;第二節再擴及數位文本的閱讀、書寫摘要、個人想法。
希望透過這份用心設計的美感教育報紙,初探孩子們的閱讀能力與興趣。此外,也透過讀報的討論、分享過程,讓學生們更認識彼此。
在國文課堂中,學生藉由閱讀課文,習得動點描寫和感官摹寫。再介紹安妮新聞聆聽特刊,先閱讀圖像,再聆聽台灣各地聲音及這些聲音帶來的感受,最後以聲音帶著遊覽,身歷其境,描寫出該地的遊記。
透過安妮新聞,除了體驗美感落實在生活中外,並以第七期「地球護衛隊」的主題,進行探究式課程。結合SDGs12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探索九種吃與不吃的食物,背後所隱藏的隱憂,可能包括環境汙染、大量的碳排放、甚至是童工悲歌的問題。
配合國中公民與社會二上課程「地方政府」,在講授完「地方政府」這單元的核心概念後,讓學生透過安妮新聞「化虛擬為現實,一步步打造自己的理想城市」文本閱讀,去思索自己生活的「桃園」是個怎樣的地方,怎樣的城市。
本單元課程「這樣的我——個人名片設計」,學生透過閱讀《安妮新聞》第15期「已知與未知之間的你——周哈里窗」,認識周哈里窗「開放我」、「盲目我」、「隱藏我」、「未知我」四個我的內涵,再透過人格特質桌遊牌卡,了解自己的優勢與弱勢,藉此掌握個人特質,從而思考未來有哪些潛在的可能性,表達個人展望。
藉由安妮新聞,設計自己的情緒圖片。
透過剪報內容了解閱報內容的偏好
安妮報紙的內容豐富,我決定將主軸放在「閱讀」上,所以,我將閱讀安妮報紙的課程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先介紹一份「報紙」的基本元素及報紙產生流程,第二部分以「金頭腦」讀報競賽的方式讓學生閱讀理解這份報紙的內容;第三部分,則是讓學生選擇感興趣的文章深入閱讀。
以圖樣「構成」為主要概念,觀察金門閩式建築上的花磚配置規則,進行花磚圖樣設計創作與版畫印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