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感覺是日積月累的。曾經,一個個、小小的、沒有處理完整的情緒感受,會連結成一個牢固、難以改變的感受,並形成對自己的觀感,及對相似情境的解釋。藉由色彩視覺與心理感受的對應,對情緒有更明確的理解。
本課程搭配七年級色彩單元,進行調色與配色練習後,利用對生活環境中色彩的觀察,配合明度與彩度,並融入減塑概念,使學生利用自然植物和食材做結合,學習搭配出無塑的自然風餐盤設計。
透過社區走讀,引領學生觀察、發現與感知生活周遭的色彩,進而探討環境中的色彩以及色彩的意涵與文化意義。
此次美感課程先帶領學生將線材藍染不同深淺的藍色,然後再將這些線材編織成小飾帶,體驗從線到面形成成品的過程。
透過照片,從感受到推敲畫面訊息,再探討事件背景帶入關於《世界人權宣言》。
本次的課程活動將融入美感智能閱讀計畫宗旨,帶領學生認識《安妮新聞》,介紹報紙的構成元素、版面的編排、文字的內容等,引導學生從閱讀中觀察《安妮新聞》跟他們所閱讀過的報紙有何不同,比較報紙結構、色彩及版面配置。
透過閱讀與實地探索,引導學生開啟對城市與社區的深度觀察與思考。
本學期教師已於輔導活動課程中,藉由特質葡萄串以及周哈里窗的介紹,帶領學生認識自我特質,對於自我形象以及自己在他人眼中之形象有一定的認識及自我反思。
本學期先教導學生如何「閱讀」新聞:瞭解新聞內容的結構,及「報紙」的組成要素,並試著撰寫新聞稿、製播一則新聞。
本次課程以閱讀《安妮新聞》為前導,幫助學生熟悉報紙中文字的運用及圖文編排的技巧。
本單元以科學圖鑑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記錄校園植物,培養對自然環境的觀察力與細心。
本活動將引導學生透過閱讀安妮新聞報紙,深入思考友誼的意義及其價值觀。
運用安妮新聞第十五期夢想為主軸,先切入安妮新聞的主觀視覺感受,讓學生從美感構面認識安妮新聞,並由封面開啟討論關於未來的徬徨與未知。
本課程期望透過有豐富色彩且設計美感的安妮新聞,讓學生閱讀服裝相關的主題,嘗試運用想像力重新拼湊、設計、定義超人裝。
藉安妮新聞第三期主題帶領孩子從各種不同面向討論戶外生活及環境議題,讓學生多元探索這個無奇不有的世界。
聆聽十個不同語言的「生日快樂歌」並完成學習單。
閱讀《安妮報紙》中的「工作人心聲」與「夢想公寓」並探討人生中的角色扮演與選擇。
帶領學生進入語言與符號的世界,學習如何解讀及使用,了解符號的多重意義。
以《安妮新聞》冬季號為橋,與學生們一起攜手步入多元文化的趣味世界。
透過夏季特刊中的『字詞鍵接遊戲』和『夏日清單』,改編成『頭前關鍵字』以及『頭前清單』的方式,讓學生可以暫時停下衝刺會考的節奏,反思回顧自己在學校兩年半的校園生活有哪些關鍵字,以及觀察到校園有哪些經典的聲音、畫面,最後以圖像描述自己心目中的校園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