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鑑於本期(第七期)地球護衛隊,主題是「垃圾」,加上本校正好靠近木柵垃圾處理場,有此地利之便,更有助於本課程的教學活動。
同一種素材可以創造出不同的觸覺與視覺質感,以輕質土創作水母棲息地,讓質感造型與燈光共演出夢幻潮間帶。
運用繪畫與撰寫的方式,透過周哈里視窗討論個人特質與生涯探索。
連結課程以認識現象的關聯性,引導學童用檢索、統整與解讀等閱讀歷程理解文本。
透過垃圾分類議題,增強環境保護的責任感、實踐行動力、創意思維以及美學素養。
以報紙與網路資訊理解神話故事,並歸納其特徵用Ai生成出自己設計的神獸與妖怪。
了解台灣妖怪並探索烏林村民抗議焚化爐的故事,並製作光影偶演出。
以綠建築討論環境與生活實踐,並設計與美學兼具的空間,探討對社會影響為何。
以羊毛等素材為自己創作一個未來名片,感受媒材的特質,並增進質感應用於造型設計的能力。
藉由拍立得呈現構圖取景,搭配短語進行圖文編排,最後以漂浮盒呈現整體的構成美感。
以零廢棄的概念,利用學校老舊桌椅加上NG馬賽克結合色彩與構成美感,再生創造出新的物件。
透過實踐與思考,讓學生了解海洋保護的重要性,並激勵學生努力能帶來改變。
學生能夠利用70~90年代的高雄城市發展概況,拆解異材質、重新組合成一件作品,將觀察轉譯成藝術語言。
以平面構成結合環境議題,加入圖像符號形成視覺傳達,讓學生能透過藝術創作的過程進行議題的反思和行動。
將安妮新聞與結合自然科學,帶領學生歸納重點,並進行心智繪圖的創作。
課程以Tensegrity張拉整體結構為核心,透過實驗、創作與團隊合作,讓學生親身體驗靜力學原理與設計應用。
認識色彩心理學,理解色彩搭配和諧合宜的重要性,以紙膠帶色彩搭配完成作品。
理解構造的意義與重要性,思考ㄇ型構造原理與多元的應用方法,製作完成ㄇ型構造生活物件模型。
以海洋議題中的珊瑚為觀察與創作的對象,以羊毛氈的柔軟質地呼應其自然形態,探索多元創作可能。
藉由觀察廣告中的性別意識,運用canva編排出有別於性別刻板印象的平面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