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教育

化出你的防災藍圖

核心概念
  • 帶學生認識化學材料及感光劑製作。
  • 教導學生防災觀念與知識。
  • 製作防災藍圖布巾或小卡,可放在身上以備不時之需。
美感知能
  • 能觀察流程圖或觀察不同的圖示展示作品。
  • 圖像簡化、藍晒的技巧。
  • 運用美的形式原理。

課程概述

由於這一兩年來,台灣陸續發生震度4-6級的地震,2024年的4月3日,臺北市也歷經5級的震度,而位處山腳斷層(從臺北盆地與林口台地交接處到樹林→蘆洲→關渡)的臺北市的學生,也感受到地震的恐怖。目前教育政策希望向下紮根,培養孩子對於防災知識的建立。

而同屬地震頻繁的日本,在防災教育也有許多著墨,並且設計多種周邊相關課程、用品、設施等。鑑於此,想帶學生思考討論哪些事情是遇到災難時需必備的知識,並且能夠練習將資訊圖象化,幫助學生反思和內化防災知識,並促使他們在日常生活中養成防災意識,且將防災議題用圖示的方式呈現,並用大稻埕化工材料行的特色,以藍晒的方式展現,設計實用又有功能性的防災藍圖。

美感預期成果

  1. 能更了解在地的地形條件。
  2. 能更重視防災知識,並且可以反思和內化防災知識,並促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養成防災意識。
  3. 能完成防災宣導的作品(紗布巾或明信片)。

教師課後省思

教學觀察:

1.學生參與度高,具創造力表現
學生對藍曬技術產生濃厚興趣,從挑選圖像元素到構圖都展現個人風格。有些學生結合避難標誌、地震動作等防災概念,讓圖像設計不僅具美感也富含訊息。

2.對防災內容理解程度不一
雖然多數學生能正確轉化防災步驟為圖像,但部分學生對原始防災文章理解有限,可能導致圖像缺乏邏輯或資訊錯誤。需提供更明確的閱讀引導或示範圖解。

3.操作技能學習良好,但需要時間引導
在藍曬紙操作方面,多數學生可自行完成曝光、沖洗與晾乾程序,但首次使用時仍需教師從旁協助,特別是控制曝光時間與圖像配置。

4.圖像化思維逐步建立
學生開始能將抽象文字資訊轉化為符號與流程,這有助於未來在其他科目中應用資訊視覺化技能。


教學反思:
1.整合跨領域學習,有助提升防災意識
將藝術創作(藍曬)結合童軍/自然課的防災主題,讓學生在實作中理解並記憶防災知識,是一種有效的跨領域設計。未來可進一步納入科技素養(如:數位圖像化)延伸學習。

2.需更多時間引導「圖像邏輯設計」
學生在「選擇合適圖像」可再練習。若可以提供IPAD等資訊設備,讓學生上網查資料,模仿既有海報或示意圖,再進行創作,圖像會更有變化。

3.課程結尾應加入展示與口說表達機會
若能讓學生針對自己的藍曬卡進行口頭說明,將有助於訓練他們將圖像轉化為語言表達,並強化同儕之間的學習交流。

4.氣候與環境條件會影響藍曬效果
曝曬成敗容易受限於天氣(如陰天、室內光源不足),需事前準備備案(如:紫外線燈或已塗好藍晒液之小卡或方巾),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完成作品。

課程規劃
  • 01
    課程介紹、校園周邊產業及藍晒特色介紹

    1. 課程介紹
    2. 回顧上學期大稻埕除傳統產業之外,還有化工材料行的林立,其中藍晒可以運用在複製圖像,像是建築的藍晒圖,那在校園中我們可以如何運用呢?
    問題:
    (1)你認為藍晒技術的歷史背景和使用在現代有什麼不同?
    (2)藍晒技術的過程中,陽光扮演什麼角色?
    3. 示範如何帶製作藍晒液,並示範藍晒圖製作的過程。

  • 02
    藍曬初體驗、圖地反轉概念

    1. 帶學生製作藍晒液,並提供校園花草和透明圖片讓他們嘗試藍晒複製的流程
    2. 帶同學討論藍晒透光原理,可帶入之後圖層設計概念
    問題:
    (1) 藍晒技術的過程中,陽光扮演什麼角色?
    (2) 要如何將自己想要的圖案呈現,和圖層的關係為何?

  • 03
    校園,安全嗎?校園走讀x災害觀察任務

    帶學生思考校園安全問題。學生分組踏查校園,需準備校園地圖與紙筆,找出潛在危險地點,並在地圖上標示,完成後,回教室整理學習單並做小組分享。
    問題:
    (1)校園安全嗎?每日在學校學習,有沒有地方是需要特別注意的?
    (2)如果發生地震,你知道往哪逃嗎?

  • 04
    認識防災教育及防災資訊圖像化

    認識防災教育:
    1.防災介紹,然後請他們思考防災宣導的重要性和方法有哪些?
    問題:
    (1)為什麼防災宣傳重要?你覺得防災宣傳可以用什麼方式進行?
    (2)你的作品如何傳達防災信息?你希望其他人看到你的作品時能學到什麼?
    (3)你認為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防災知識應該被強調或普及?

    2.帶學生了解圖像化表達的基本概念與作用。練習將文章中的文字資訊轉化為簡單、清晰的圖像,並製作一份防災資訊的圖像化。老師準備不同的防災宣導圖,讓同學對圖像化及排版有更多的認識。
    1.引導活動:
    介紹圖像化的概念:向同學說明圖像化的意義,例如用簡單的符號、圖示來傳達文字內容。
    展示範例:展示一些圖像化的防災資訊範例,比如地震避難圖或火災逃生圖,說明圖像化如何幫助快速理解防災資訊。
    問題討論:
    • (1)文字和圖像相比,你覺得哪一種更容易理解?為什麼?
    • (2)在緊急狀況下,你覺得圖像化資訊如何能夠幫助人們快速做出反應?
    . 分析文章並挑選關鍵資訊
    • 選擇防災文章:提供一篇簡短的防災文章(例如如何在地震中避難的步驟)。
    • 提取重點:和同學一起分析文章,挑出其中的核心資訊,例如:
    • 地震避難的基本步驟、火災逃生的路徑、避難場所標誌的辨認方法
    重點提示:
    • 讓學生學習如何從長篇文字中挑出關鍵詞和主要步驟,避免資訊過載。
    3. 圖像化設計練習
    • 簡單圖形示範:示範如何用簡單圖形(如箭頭、圖標)來代表文章中的資訊。例如:
    • 用人形圖示表示避難動作、用箭頭指示逃生路徑、用房屋或建築符號表示避難場所。
    • 學生練習:請同學將文章內容分段並轉化為圖像,可以選擇其中一段防災步驟進行設計。
    引導:
    • 鼓勵同學使用簡單的幾何圖形和圖標,而非複雜的繪畫。

  • 05
    防災圖案設計

    1.與同學討論防災的重要性找出想要宣導的主題,老師也會先提供幾個主題,並且提出問題,引導個人或各組學生發想相關圖案製作的靈感。討論完請各組設計與主題相關的圖形。
    A.「防災工具藍晒圖」
    • 問題:
    1. 你認為在防災工具中,哪些物品最重要?為什麼?
    2. 如果你只能攜帶三樣防災工具,你會選擇哪些?理由是什麼?
    3. 你覺得你的家庭防災包中還缺少什麼嗎?
    B.「家園防災藍晒地圖」
    • 問題:
    1. 你家附近有哪些地點可能在災害發生時不安全?
    2. 如果災害發生時你在學校,你會選擇如何離開或避難?
    3. 你知道社區的避難場所在哪裡嗎?你覺得這些地點選擇合理嗎?
    C.天氣變化與氣象圖藍晒
    • 問題:
    1. 颱風或暴雨來臨前,應該做哪些準備?
    2. 你平常會關注天氣預報嗎?它對你有什麼幫助?
    3. 如果颱風天無法外出,你會準備什麼物資來應對可能的停電或停水?
    D.「水災防範藍晒警示」
    • 問題:
    1. 你知道你家附近的水位狀況嗎?如果水位上升,可能會有什麼影響?
    2. 如果遇到突發性水災,你會如何應對?應該先做什麼?
    3. 你覺得在水災中逃生最重要的幾個步驟是什麼?
    E.火災避難知識與藍晒符號製作
    • 問題:
    1. 你家中有哪些地方最容易發生火災?如何避免?
    2. 在火災中,煙霧會帶來什麼危險?逃生時應該注意什麼?
    3. 你認為火災警報響起時,第一步應該做什麼?

  • 06
    防災圖案設計、製作防災宣導小卡

    草圖設計、學習單完成

  • 07
    防災圖案設計、藍晒製作

    防災藍晒圖製作
    作品完成,成果分享
    各組分享--你的作品如何傳達防災信息?你希望其他人看到你的作品時能學到什麼?

虞慧欣
臺北市忠孝國中 教師

任教於 台北市立忠孝國民中學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