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教育

艋舺代言人

核心概念
  • 能從觀察設計師的作品,分析設計師如何將地方特色轉化到作品中,並作為自己後續創作的參考。
  • 能藉由小組合作,創作成套的「艋舺代言人」形象。
  • 能運用數位工具,拍攝「代言人形象照」,並藉由文字介紹,讓師生從Padlet上,更能了解設計者創作的想法,加深彼此的分享與交流。
美感知能
  • 能觀察分析頭身比例所產生的視覺美感。
  • 能運用雕塑工具製作公仔。
  • 能運用配色原理,做輕質土的調色與公仔的配色。
  • 能運用色彩配色與形體的構成,創作具有地方特色的公仔。

課程概述

本單元從分析「TAIPEI 12elve │ 希夢XI MEN」的造型與地方特色的關聯性,讓學生作為後續課程的鷹架。之後從發問中,讓學生透過小組心智圖等發散與收斂的思考活動中,逐漸聚焦最具代表性的艋舺地方特點。並轉化成代表人的特色介紹稿,導入AI造型創作方式,架構出代言人的形象草圖,之後透過人體比例視覺效果的體驗,運用鋁線為骨架,輕質土為素材,創作出「艋舺代言人」。最後透過平板拍攝「代言人的形象照」,上傳到Padlet,並完成介紹稿,讓「艋舺代言人」的形象藉由多元的方式展現,以促進師生的交流。

美感預期成果

  1. 能運用AI 創作代言人草圖。
  2. 能理解比例所產生的視覺美感。
  3. 能將色彩基本概念運用於輕質土的調色與公仔的配色。
  4. 能運用數位工具,將作品展現與交流。

教師課後省思

  1. 「公仔製作」是很多視覺藝術老師會安排的課程單元。本單元試著讓學生融入在地文化特點,運用立體雕塑的方式,呈現艋舺代言人的形象與風采。雖然有時會出現非正向的形象特點,但也可藉此更了解學生對於社區的印象與學生次文化內容。
  2. 為了方便教師課前材料準備與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完成作品,並方便展示,因此購買現成的人體骨架材料包。但因使用材料包,也將讓學生在製作時人體比例受限於材料包共通的比例與大小。解決方式則是由老師提供鋁線,學生可自由加長手腳,或者棄原有塑膠頭,纏繞新的頭顱大小,以展現不同身體比例。
  3. 公仔身體姿態、配件與身體連結,需在骨架製作時即已完成設計。一般學生對於內部骨架的觀念較薄弱,因此教師需事前提醒與製作時幫忙檢核,如此學生作品呈現才能如預期。
  4. 因本次形體是用色土直接捏塑,不是事後上色。須提醒製作時應從內而外,如穿衣一樣逐一製作。避免錯誤的製作程序,造成形體錯誤。
課程規劃
  • 01
    尋找代言人

    從案例中學習如何將「人文與風土」轉化成設計要素。運用「擬人化」的方式小組共同創作成套的代言人形象草圖。
    1. 引起動機:播放「TAIPEI12elve │ 希夢XI MEN〈踏遍所有〉Official PV」,詢問「希夢是台北哪一區的代表:信義、萬華、大安?」。(影片連結:http://gg.gg/1c7y2h)
    2. 分析與討論:尋找設計師如何將萬華區特色藏在希夢的造型中?
    3. 發散與收斂:從提問中,讓學生先對於艋舺做發散式思考後。
    A. 想到艋舺,你會想到什麼,請寫出10種以上特色?
    B. 從這些特色中,圈選出5個最具有艋舺特色?
    之後小組將答案寫在小白板上,從內容圈選中,逐漸聚焦到最具代表性的特點。
    4. 選定:依艋舺特色,各組選擇X個代言人( X =同組員人數)。使用平板搜索相關資料與圖片,並完成以下練習。
    練習1—代言人與心智圖:每一位同學就各自分配到的代言人為中心,以其特色做聯想,繪製成心智圖。並以擬人化的方式,書寫代言人特點的介紹稿,如:年齡、性別、喜好、穿著…等。
    練習2—代言人 / AI創作:將代言人特點的介紹稿,放入 Chatgpt AI創作中,產生代言人圖像草圖。
    練習3—代言人 / 特色分享:小組輪流上台分享設計的想法,介紹各代言人特質與造型的關聯性。

  • 02
    人體比例大不同

    觀察、了解頭身比的視覺效果後,繪製個人負責的代言人設計圖。
    1. 引起動機:觀察元祖鋼彈(RX-78-2)的兩種模型版本的頭身比,在視覺上的差異,作為後續創作時的身體比例參考。
    2. 不同頭身比例的視覺效果:以圖片說明不同頭身比的視覺效果後,請學生依據想呈現的視覺效果,選擇適合的頭身比,運用於後續「艋舺代言人」創作中。
    3. 繪製設計圖學習單:依據上次心智圖的描述,以及AI創作的代言人圖像草圖,個人依據所選擇的頭身比,重新調整修改,並上色。

  • 03
    艋舺代言人-公仔

    藉由教師介紹、說明公仔製作的內容與要點後,學生依據設計圖,完成一個具有地方特色的公仔。
    1. 製作說明: 介紹工具與材料、說明製作流程。
    2. 骨架製作:依據不同的比例,運用鋁線製作身體骨架。
    3. 外型雕塑:運用輕質土的調色原則,調出所需的色球,依據設計圖與製作說明,每人完成一個代言人公仔。

  • 04
    分享與回饋

    學生能運用數位工具,完成「代言人形象照」與介紹稿,並能在Padlet上作分享與回饋。
    1. 說明與分配:說明拍照注意要點與分配拍照場地,可以選擇在迷你攝影棚或是戶外拍攝「代言人形象照」,而等待攝影棚拍照的同學可以先書寫代言人介紹稿。
    2. 說明資料上傳內容與位置:代言人正、側,背3張照片和翻拍學習單共4張照片上傳到Classroom。再選擇1張代表照片上傳到Padlet,並寫下代言人介紹稿,以作為後續分享。
    3. 攝影與文字編輯:同學依據要求拍照、文字編輯與上傳照片。
    4. 分享與回饋:師生在Padlet上欣賞同學的作品,並於後方按讚,表示讚許。此外小組可就觀察各個不同的頭身比的公仔作品後,提出自己的心得與想法。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