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教育

聽~校園的呢喃

課程資訊
  • 學校:花蓮縣花蓮市忠孝國民小學
  • 教師:余旻諺
  • 課堂:視覺藝術

課程簡介

  1. 「聽」也是需要練習的,運用吳燦政老師的《臺灣聲音地圖計畫》開啟學生對聲音的好奇心,分辨各種聲音的特質及屬性,也拓展學生聆聽的經驗。 
  2. 分組進行聲音分析,討論校園中有那些地方會出現專屬的聲音,並記錄在學習單上。 
  3.  指導學生運用錄音工具在教室內進行錄音測試,指導的時候要提醒學生,為維持良好的錄音品質,必須選擇適當的位置及時間。另外,麥克風的指向性及距離也必須考慮。 
  4. 各組選擇適當的主題後利用手機或平板電腦選定的場所行錄音。 
  5. 進教室分享蒐集到的聲音,並讓大家猜猜看聲音的所在的,並討論是否能代表其特色。
  6. 指導學生分辨悅音及噪音,並引導思考,你的悅音,是否也有可能成為我的噪音? 
  7. 指導學生尋找適當的生活物品自行錄製擬音,展現出選定地點的聲音特色,上傳至雲端硬碟,並運用線上免費軟體製作QR-code。 
  8.  指導學生欣賞電影配樂、擬音的神奇魔力。 
  9. 合力製作校園聲音地圖,設計選定地點的專屬的地標,並將QR-code張貼在所屬的位置,讓大家跟著聲音遊校園。

課程目標

  1. 能運用行動載具、生活器具等多元媒材與擬音技法,表現擬音創作。 
  2. 能學習設計思考,進行地標圖案創意發想和實作。 
  3. 能探索生活物品所發出的聲響,並使用音樂元素,進行簡易創作,表達自己自擬音創作的思想與情感。

教師課後省思

  1. 我們習慣透過「畫面」建立記憶,這次希望透過安妮新聞-聆聽專輯中所介紹,藝術家吳燦政老師的《臺灣聲音地圖計畫》,用「聽」的方式認識台灣,感受一下那些聲音從哪裡傳到你的耳朵裡,同時開啟更多的聆聽經驗。 
  2. 如同吳燦政老師所記錄的,我們校園的每一個角落裡,也有一些專屬的聲音喔!例如:我們聽到嘩啦嘩啦的水流聲,就可以猜到可能是洗手台水龍頭開水的聲音,砰砰砰的打球聲,就能想到籃球場上學生打籃球的聲音……,除此之外,還有更多的聲音值得我們去發現、紀錄。 
  3. 生活中充斥著各種聲音,其中包含了噪音與悅音,本課程透過拓展聲音的聆聽經驗,引導學生分析噪音與悅音。另外,聽涵蓋了傾聽(尊重與同理)與聆聽(有意識地聽),引導學生思考,你的悅音,是否也有可能成為我的噪音? 
  4. 製造聲音也可以很有趣,認識台灣國寶級擬音師胡定一,看他如何用生活物品創造出電影中的「好聲音」。 
  5.  了解了聲音的特質後,如何運用載具又是另一個重大的問題,因為並非所有載具都有適當的軟體或APP,教師必須事先確認安裝,並於課堂上指導學生操作。 
  6.  設計選定地點的地標時,要不斷提醒學生務必展現該地點特色,否則觀看者無法透過地標認識該地點。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