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本課程引導學生透過五感體驗重新理解空間和自己的關係,再重新思考、定義個人與環境之間的連結,最後希望藉由課程統整美感課程的學習體驗,讓學生藉由設計花東美感經驗載具重新詮釋自己對生長的土地美感定義。
課程目標
- 透過過五感體驗,感受空間並重新理解環境。
- 透過環境體驗及課程引導思考花蓮生態環境空間的獨特性。
- 嘗試將抽象的「空間」概念,以具體的方式表達。
- 從花東土地環境思考,嘗試分享個人在環境的美感體驗。
- 經由對生活環境的重新認識,思考自己對於生活環境的情感連結。
- 透過分享作品表現自己的空間經驗,並詮釋自己對於生活環境的情感。
教師課後省思
- 學生對於視覺以外的感受較少體驗,透過過五感體驗感受空間,需要比較多的引導。
- 學生對於空間的概念比較模糊,需要一直提醒。
- 學生對於花東地區的景點很熟悉,會有比較多的想法。也會對自己有經驗的事物有更多的想法。 跳過視覺印象,從不同的感知來體驗環境是一個很有趣的事,學生也會嘗試從不同角度來思考自己和環境的關係。
課程規劃
-
01體驗空間與我的關係(一)
一公尺有多長?透過拉出一公尺長度的捲尺,讓學生體驗自己對於長度的感覺。閉上眼睛從A牆走到B牆,什麼時候該停下來?讓學生體驗自己對於空間距離的認知感受。綜合以上活動,讓學生討論並分享自己認知的空間概念。
-
02體驗空間與我的關係(二)
讓學生分別感受校園裡兩個不同"形狀"的教室「空間」,並嘗試透過肢體表現呈現自己對於個別空間的理解。透過校園踏查體驗,引導學生以聽覺、嗅覺、味覺的方式感受校園「空間」並記錄自己對空間的感受。
-
03花東環境經驗分享
學生蒐集自己到花東旅遊經驗,以口頭報告方式跟同學分享。在學習單記旅遊經驗的文字中,標註視覺感受的描述,並補充除了視覺經驗之外的感受。
-
04花東環境空間體驗
綜合前幾節課的體驗,討論歸納我們可以如何感受空間。
透過影片欣賞花東景觀。
以地圖描繪,畫出花蓮一日遊的路線,並引導學生討論思考路線的規劃與空間的關係。 -
05思考花東環境空間經驗分享方式
從規劃的旅遊路線思考花蓮獨特的空間體驗是什麼?如何分享?
設計給觀光客感受「花蓮空(間)氣(氛)」的體驗載具。 -
06「花蓮空氣」體驗載具設計
以設計圖方式表現自己設計分享「花蓮空氣」的體驗載具,並與同學討論修正設計圖。
-
07「花蓮空氣」體驗載具製作
依照設計圖以紙材製作小模型。
以紙張剪裁立體造形,組合出設計圖的模型,透過作品表現自己對於空間的概念。
透過分享作品表現自己的空間經驗,並詮釋自己對於生活環境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