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誰?」始終是人生命裡的大學問,但對六年級學生而言,卻是似懂非懂的議題,嘴裡說著很了解自己
透過閱讀安妮新聞,世界這麼大,原來美可以這麼不一樣!學習美的各種不同呈現。接受真實的自己。
本課程以「報紙封面拼貼設計」安排兩節課,旨在引導學生透過超現實主義的視角,利用報紙材料進行創意拼貼
藉由閱讀課學習讀報,並從中擷取訊息,分析文本且理解報導的內文。課堂中以首頁封面認識西方迷宮神話及怪獸故事開始引學生興趣。
這一期的安妮新聞主旨為”地球保衛戰’,其中的第二頁說到地球現況與安妮新聞設計這一期的設計理念,第三頁的內容提到過度消耗的自然資源中有:樹木、水、化石燃料和漁獲,因此將聚焦海洋資源引導孩子們去了解溫室效應與永續城邦的概念。
課程設計會先上"連續性出版品/ Serial Publications "單元,報紙以The Anne Times和好讀周報與國語日報進行比報;而雜誌則提供圖書館的康健雜誌、LiveABC、XXL美國職籃、科學月刊等當成課程素材。
安妮新聞讀報創作-找尋目標與自身的關係(水墨扇-魚(自己) 的山(目標)水空間)
透過安妮新聞閱讀報紙內的文章,引導學生思考選擇與未來的想像
整體課程兼具文本閱讀、情感教育與創意實踐,不僅提升學生的媒體素養與表達能力,也鼓勵孩子們從生活中觀察、理解與記錄重要的人事物,形塑對世界的感知與關懷。
本課程透過閱讀情緒繪本、情境討論、圖像創作與書寫日記,培養學生覺察與表達情緒的能力。課程一開始由教師選讀情緒主題繪本(如《情緒大飯店》、《生氣王子》),引導學生分享書中角色情緒與連結自己生活經驗,並練習使用口語表達情感。
本課程以數位足跡與隱私保護為主題,透過問題引導與案例討論,協助學生理解在社群平台上的每一次分享,皆可能留下無形的數位痕跡。
帶領學生閱讀報紙後,探討未來世界的發展可能性與挑戰,請學生以「未來世界」為主題,設計一份報紙。
本課程以「藝術與美感」為主軸,透過多元媒材與實作引導學生建立美感觀察與表達的能力。
整體課程以世界各地的節慶著手,藉由小組討論及搶答活動營造互動氛圍,成功引起學生動機閱讀報紙內容,再從中發現節慶的由來或意義,最後以自身經歷或好奇驅使選擇一個節慶或紀念日加以認識,結合交叉排線(Crosshatching)之古典技巧的簡單運用,思考並設計視覺符號加以轉化創作屬於自己的節慶驚喜包!
藉由安妮新聞夏季特刊中的鬼怪故事,製作簡易自學講義,讓學生認識妖怪在不同國家、不同文化所乘載的記憶和緊密連結。
師生共同探討海洋生物目前面臨的危機,一同找出可以採取解決的策略。讓學生換位思考「假如我是一隻海洋生物,……」完成學習單,並暸解「自己」成為海洋生物後面臨的困境,與反思人類可從自身做起的行動與策略。
讓小孩一起探索每個時代轉變的不同,對美麗的定義也不同,在不同的角度去重新思考美的多元可能性,並且重新定義自己對美的新看法,抹去我們帶給孩子的刻板印象。
1.對三、四年級學生在視廳中心進行宣導/用閱讀打開世界:簡介安妮新聞 2. 《友誼與情緒》
《友誼與情緒》課程以《安妮新聞》的真實故事為引導,結合社會情緒學習(SEL)核心概念,設計出三堂專為國小三年級學生打造的友誼教育活動。
本課程透過結合閱讀、討論與創作,幫助學生在多元活動中提升閱讀能力,並加深對環境保護資源再利用的意願。
藉由共讀安妮新聞,大家一起看看宮崎駿是如何圓夢、以及其他知名人士在夢想與現實的衝突之間又是如何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