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安妮新聞報第七期中的環保主題,帶領學生檢視自身在日常生活中的種種行動,是否符合環保精神,並了解真正的「環保」,其中帶有自身的選擇及日常生活中的作為。
本堂課是運用ORID討論法,讓學生透過觀看報紙上的照片,結合課程所學及生活經驗,深入探究社會議題。
教師篩選Emotion Cards,挑出5張來問學生,如果你在這張圖片中,你可能會有什麼心情(快樂的happy、害怕的scared、生氣的angry、難過的sad、失望的disappointed)。
藉由閱讀報紙的友誼主題,讓學生找到自己的MBTI性格,也了解不同同學及老師的性格類型。
談到職涯選擇、人生規劃,對國小生來說或許言之過早。但人生是一條馬拉松,路線可以由自己規劃!盡早開始了解與思考,能給孩子更多時間去探索心之所嚮。
以節日為主題,讓學生在過節時,思考節日的意義,也為自己設一個有意義的紀念日。
學生透過閱讀《安妮新聞》,認識MBTI測驗與人格特質,掌握自己的優勢與弱勢、潛在發展。並同儕相互書寫「聖誕襪」,回顧本學期對彼此表現的讚美與感謝。
讓孩子們花一段時間仔細閱讀封面與第三版故事內容,說一說自己的讀後想法。後過寫作引導,讓孩子寫出一首讀後小詩,並利用封面圖案創作出自己的獨特畫作。
本課程將帶領學員透過陶土塑形與濕水彩繪畫,探索物件背後的故事,展開一場與自我內心深刻的對話。
課程從認識媒體的類型及角色功能出發,帶著學生觀察媒體在產製資訊的過程中,破解媒體如何透過商業性角色的操作影響閱聽人及公共意見的形成。
以國文課文〈散戲〉為核心,結合報紙中專訪各行各業的文章,深入探討現代職場中的夢想、挑戰與幸福感。
有鑑於本期(第七期)地球護衛隊,主題是「垃圾」,加上本校正好靠近木柵垃圾處理場,有此地利之便,更有助於本課程的教學活動。
同一種素材可以創造出不同的觸覺與視覺質感,以輕質土創作水母棲息地,讓質感造型與燈光共演出夢幻潮間帶。
運用繪畫與撰寫的方式,透過周哈里視窗討論個人特質與生涯探索。
連結課程以認識現象的關聯性,引導學童用檢索、統整與解讀等閱讀歷程理解文本。
透過垃圾分類議題,增強環境保護的責任感、實踐行動力、創意思維以及美學素養。
以報紙與網路資訊理解神話故事,並歸納其特徵用Ai生成出自己設計的神獸與妖怪。
了解台灣妖怪並探索烏林村民抗議焚化爐的故事,並製作光影偶演出。
以綠建築討論環境與生活實踐,並設計與美學兼具的空間,探討對社會影響為何。
以羊毛等素材為自己創作一個未來名片,感受媒材的特質,並增進質感應用於造型設計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