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五年級校本課程(自學學習)的主題為「氣候變遷」。針對整體課程規劃以及安妮新聞的利用與導入進行簡介。
課程以「伸出友誼的手」為主題,希望在幫助學生在新班級中學會建立友誼、理解他人並管理人際關係。
本次課程配合安妮新聞報紙「聆聽」特刊,融入二年級健康與體育領域2上(翰林版)第2單元:1我真的很不錯 2我是感官的好主人的教學。
介紹安妮新聞的版面及形式,由學生讀報並分享,透過文字即圖畫將感受記錄下來。
帶領學生進入語言與符號的世界,學習如何解讀及使用,了解符號的多重意義。
引導學生探索色彩對空間氛圍的影響,並將藝術與設計融入到空間佈置中。
藉由《安妮新聞》閱讀課程的設計,協助學生探索及認識不同的職業內容。
透過padlet導讀,先從心理小劇場探討自己的性格,藉由自己的個性找出跟自己性格一樣的朋友,並試著去解決現在生活中學生面臨的問題。
以《安妮新聞》冬季號為橋,與學生們一起攜手步入多元文化的趣味世界。
本學期教學主軸為中文字的古今演變。透過閱讀本期專題──何敬堯〈台灣妖怪的魔幻世界〉,一方面認識新聞版面美感,一方面也認識台灣妖怪文學。
透過多文本閱讀,讓學生建構概念,知道流浪狗的原因、困境、以及政府處理流浪狗的方式,從撲殺到TNVR的改變,進而反思飼養貓狗之前應該注意的事項,以及自已可以努力的方向。
本課程結合情感探索與超現實創作,引導學生將情緒轉化為符號,設計一系列具超現實風格的情緒卡。
在課堂中,教師將運用三本具啟發性的繪本:《怕浪費奶奶》、《怕從山里逃出來》以及《怕李歐納國王的泰迪熊》,透過故事情節引導學生認識環保的重要性。
延伸國語與輔導課程:藉由情緒卡學習情緒的項目、向度和強弱;藉由繪本「我的情緒小怪獸」認識情緒、自己和他人的情緒樣態,讓孩子面對情緒做真實的自己;用「紅綠燈」理解情緒變化。
轉換課堂第九課—耶誕禮物中角色的傾聽與溝通方式,教師設計學習單讓學生判別同時換為思考情境脈絡產出利用我訊息的溝通方式。
運用多樣的媒材組合自己的宇宙「視」界,以鏡面紙質的反射特性,創造3D立體無限延伸奇幻效果。
透過夏季特刊中的『字詞鍵接遊戲』和『夏日清單』,改編成『頭前關鍵字』以及『頭前清單』的方式,讓學生可以暫時停下衝刺會考的節奏,反思回顧自己在學校兩年半的校園生活有哪些關鍵字,以及觀察到校園有哪些經典的聲音、畫面,最後以圖像描述自己心目中的校園圖像。
本課程旨在提升學生辨識假新聞的能力與媒體素養,透過閱讀《安妮新聞》引入主題,討論如何判斷資訊的真實性。
先透過視覺探索這份報紙,從虛擬拼貼的描圖小創作開始,再進入文字的世界,尤其在夢想公寓及周哈里窗和認識各種行業這幾個章節。
本課程以「夢想」為主題,專為國小六年級學生設計,透過啟發性的活動與互動,幫助孩子們探索自我、設定方向,並建立追求夢想的積極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