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以跨領域方式,讓學生觀察城市與地圖,期望用不一樣的方式來學習美感。
課程「蟻人狂歡節」結合自然課,在視覺藝術的捏塑下加入科普知識的了解與想像。
比較數位與紙本地圖,藉由平板協助,讓學生聚焦地圖需要的範圍與特色並繪製完成。
介紹安妮報紙辦報理念-以美感教育建構世界觀,帶領學生使用感官鑑賞美學原理。
閱讀找出生字及生詞,運用平板查詢解釋,上台分享覺得有趣的文章與同學討論。
觀察設計使用哪些元素,思考啟發與同學分享;最後做興趣探索搜查相關職業資料。
透過數位化「剪報」學習閱讀及文本分析,能保存報紙的兩面,貼進Keynote進行創作。
佈置安妮新聞閱讀角落,利用社會領域課程進行閱讀,增加字詞及多元文本的認識。
了解何謂設計思考,利用學思達策略,分組合作設計出一個有功能性的「紙」包包。
透過BIG6探究模式,進行紙本及網路檢索利用與統整,由小組合作完成跨域探究專題。
課程設計讀報會,搭配九宮格學習單及閱讀理解策略幫助學生進行小組的讀報分享。
從報紙排版學習圖文的設計編排,結合藝術與語文課,讓學生有跨領域的學習體驗。
以第13期專題為架構基礎,學生們透過分組討論,規劃創作出有趣的城市地圖。
運用《安妮新聞》讓學生練習閱讀理解策略—摘取大意的方法,並上台分享文章摘要、設計概念。
以第十四期作為課程素材,從服裝的搭配、功能、歷程等引導學生探索美的概念。
將安妮新聞融合美術課程,學生選擇喜歡的篇章,認識多元文化議題,並分享心得。
以「超人裝重新設計」單元與學生討論服裝的設計重點,並設計出自已喜歡的校服。
以第13期「城市空間」為主題,呼應SDGs目標,請學生思考城市空間與生活環境議題。
配合校本課程並與視覺藝術教師合作,引導學生以日常觀察發覺創作靈感及想像。
晨讀時間及閱讀課,探索安妮新聞並比較傳統報紙,搭配「六何法」歸納並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