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由安妮新聞報的編排與色彩了解色票的功能並發現舒服的色彩跟彩度及明度有關。
從象形文字到表情符號入手,認識中文書法字體的演變及各各字體的特色。
以主題「顏色」來做課程設計,讓學生具有色彩概念,以利日後探索藝術領域。
讓學生學習到除中國甲骨文外的象形文字,並練習自行設計自己專屬的情緒符號貼圖。
整體課程以「傳達與溝通」為主題,體會不使用聲音及文字的方式來做訊息的傳達。
配合各期報紙內容,進行圖文創作,期末集結成冊,建構完整知識地圖。
以安妮新聞第五期報紙封面,閱讀ARCHITECTURE 第四頁文章,認識色彩可以改變空間。
從安妮新聞第三期當中一篇「來蓋秘密基地吧」作為出發,讓孩子使用簡單的廢材、紙角鋼、樹枝等多媒材,讓孩子們各自組成建築團隊,從建築設計的討論開始,到圖稿完成、選材、成品組立,一步步合作去完成他們的秘密基地,並且將成品用自己的語言,介紹給全班同學,讓大家共同分享心中的夢想。
學生閱讀安妮新聞第二期中介紹的主題「推測生物學」後,想像並繪畫創作出-未來地球假想生物。
此系列安妮新聞課程選在閱讀課進行,希望促進學生能接觸更多閱讀題材,廣泛閱讀。一開始選擇和學生生活經驗較相符的文本,配合不同班級的特性選擇第一期太空探索中的文本和第三期地球中的<地震學家如何為大地震做準備>,透過文本和影片,以閱讀、 提問、討論的方式進行此課程。
藉由閱讀安妮新聞瞭解地球上各生物的居住環境,利用圖畫紙及廢棄椅子創造自己的秘密基地。
藉由安妮新聞第三期p6-7作為「劇本研究」單元中的文本閱讀教材材。以個人閱讀、小組討論及分享各自喜歡的童話故事腳色與劇情,搭配五個線索聯想力訓練,以小組為單位,選定童話或傳說加以重組、改編為3-5幕的故事,人物腳色創作,則展示於本校川堂世界地圖,各小組改編故事分享後選擇一個,撰寫成劇本,並製作排練本,開啟後續各單元課程進行。
利用《安妮新聞》推測生物學:瞭解過去,預知未來,進行課程引導,讓學生關心地球環境污染、氣候暖化問題。
圖像與符號都是溝通的一種方式,創造圖像符號表達想說的話。
此堂課安排在藝術生活課 -「攝影賞析」單元中的第一堂,先請學生觀看的封 面,試著比較與一般新聞報紙頭版的差異;接著,透過閱讀世界新聞攝影重要作品,讓 學生感受如何透過影像說故事、傳達觀點,並提高學生對國際議題的關注。
本學期課程為藝術生活從攝影與自我、文化議題、視覺書寫、建築環境最終,從影像討論或說明關於自己任何事情的排版練習。
探討了解人類符號起源及發展歷程,進而設計屬於個人特色的符號表情包。
教師以台灣一般新聞報紙、美國報紙範例、安妮新聞三者做資料蒐集與排版範例的比較。針對這三者的排版介紹、整理該份報紙編排特色分享、為自己的繪本作一篇專題報導並以海報形式呈現。
從《安妮新聞》第四期的封面有許多表情符號及顏文字,連結平時學生在通訊軟體中的喜好使用,讓學生快速進入狀況。運用ORID焦點討論法,觀察封面上的圖形符號與色彩、進一步描繪自己的感覺感受、再來詮釋以往使用表情符號的經驗,並分享給同組同學。第二堂課結合廣告品牌訴求,利用上一堂文字創意設計的方式,分組設計各組抽到的廣告金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