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文章|劉桂光校長個人頭像,面帶微笑,雙手交叉


劉桂光

現任臺北市立復興高級中學校長、點亮生命教育協會理事長,曾任國家教育研究院評測中心研究教師。臺灣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博士班。


 

兩位男學生在電腦前操作建模軟體

  • 基礎醫學 —— 戲劇與病毒小論文

 

在推動自主學習時,要真實地看到學生的存在,並站在被動引導的位置,以提問的方式幫助學生思考,使學生獲得「解決問題的思考能力」,而非問題的答案。

 

為什麼要推動自主學習?

新課綱的核心理念是「終身學習」,如果我們的學生不能學會自主學習,那麼這樣的核心理念也不可能為實現。要幫助學生學會自主學習,首先要面對的應該是學生學習動機低落的問題,提升學習動機的策略與方法也許很多,但「自主學習」會是關鍵!因此,自主學習真正要做的不是產出成果,而是幫助學生「學習如何學習?」聚焦在「學習動機的提升」、「學習能力的培養」、「學生成就感的建立」上。

從自主學習的角度來,高中學生有三個特性需要被關注:需要自主權、需要成就感、需要被認同。也就是說:如何讓這三個特性被落實在自主學習的規劃中?

因此,我們認為自主學習的規劃要滿足這三個特性:

❶ 自己決定要做什麼?自己進行內容的規劃,以對應自主權的需求

❷ 其次是透過自我的評量與反思,不與他人比較而讓學生找到成就感

❸ 最後是透過學習的分享、結果的反思與延伸,提升學生的自我認同

在這樣的概念下,各校應該要掌握自己學生的學習經驗找到適當的策略與方法,我們有三個規畫的面向提醒:

自發自為:「清楚為什麼?要學什麼?」:為什麼學?包括學習的自我動機、學習目標、價值判斷與抉擇、意志力……等各方面。

自律自省:「知道如何學?掌握及運用自主學習策略」:如何學?什麼時候學?跟誰一起學?在哪裡學?包括學習策略與方法的使用,計畫與時間的規劃,……等等。

自立自主:「針對學習結果提出反思和修正」:學到了什麼?包括對學習結果的理解,對學習效果自我評價、自我判斷、行為調整……等各方面。

 

目前多數學生的學習動機是非常低落的,所以很多老師將這一代的學生稱之為「無動力世代」,因此在推動自主學習時老師很自然的會擔憂學生的學習動機這麼低落,基礎能力不佳,學科都學不好,他們有能力做好自主學習嗎?正因為如此,我們在推動自主學習時,應該要思考如何面對學習動機與能力的問題,而不是只從教師的角度出發,認為自主學習應該要具備什麼樣的態度與能力?然後就很用心的規畫了很多的課程與方法給學生,卻忽略了學生所處的狀態接著又因為成效不佳而失去推動的信心與動能了。

兩位女學生一起玩魔術方塊

  • 透過魔術方塊,練習數學LBL層解法

 

分享一個我們實際經歷的小故事:在推動自主學習一段時間之後,我們校內的夥伴進行了期中的反思。過程中我問了一個問題:「如果要給自主學習的學生評分,大家會給幾分(1-10)?」多數老師都給3-4分,我當時有點驚訝,因為我想給7-8分。於是我就問負責這項業務的圖書館主任,他說會給8分,這時換大家驚訝了,但我卻想聽聽主任的想法。於是他說:「我看到學生們是從-4分成長到4分,所以我給8分。」這個回答引起大家一陣哄笑卻也點出了我們推動學生自主學習的關鍵重點:「不是只有看到標準而是真實地看到學生的存在!」因為長期以來,學校的規範性太強了,家長的介入太深了,所以高中生渴望自主的心總是被壓制。期望有成就感的可能也因為單一的評量方式,而隨時處在可能考不好或被淘汰的處境中,久而久之就失去學習動力了。

我們在過程提醒老師可以透過被動引導的角度,盡可能讓學生因為學習的需求而主動發出求助的訊息,並以提問的方式幫助學生思考,協助學生解決學習上的問題並習得相關的能力。有位同學的主題是「解剖學」,他就是老師在這樣的方式引導下進行了第一次自主學習之後,繼續申請了第二次。他的心得是:「我第二次自主學習就把沒讀完的再加進去,然後每個單元多一個禮拜去讀。老師給我很好的引導,不斷的提問刺激我思考。原本的那本書內容不足,學校的圖書館也沒有相關的書籍,所以我用假日的時間去醫學專用書店找相關書籍來解決問題。我覺得自主學習就是在探索自己的興趣和未來的方向,如果你要自主學習,你就要找到一個你想學的內容,不管什麼都可以,只要你有興趣你想學就好?」

不過也有老師採取較為積極的方式引導學生,老師的理由是學生的主題需要很多的基本功與方法學的鍛鍊所以她就分享說:「我在學生擬訂好主題之後就先幫他們上了幾次課讓他們掌握基本概念並且知道如何自我練習之後就讓他們自行發揮了」原來學生找她學習日文老師認為語言的學習若能先有概念會更有效能而被她指導的學生也確實因此有了很好的開始。

一男學生在實作黏土模型,另一女學生在電腦上繪圖個人創作角色

  • (左)浮雕便是美 —— 實作模型技術
  • (右)手繪女性原創角色

 

兩位老師雖然風格不同但也照顧到了我們提醒的原則讓學生當自己的主人,並引發學生的好奇、思考,引發更多的學習動能。有一位同學就分享說:「從小學到高中,有很多課程都是配合學校給予的去完成,唯有自主學習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或興趣專長去享受及學習。在這一堂課裡,做自主學習前必須清楚自我的方向和目標,一旦訂好目標就要堅持到底,不管是什麼樣的技能都能使我們有收穫的學習。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都能和指導老師協調(時間來)詢問。」我想我們的自主學習規劃確實達到了當初設定的目標。

因此我們認為要先讓學生真正的自主,先不要擔心品質的問題,也不要因為少數學生做不到就據此規範了很多事情,讓學生對學校、對自己失去信心。而師長們在這個過程中找到適當的位置,做個「教練」來引導、陪伴與觀察,放手不放任指導不主導成為孩子們的學習夥伴讓學生在實際執行中發現自己的需求,翻轉過去學校提供課程塞給學生的狀態,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提出他們想要的學習。這樣的狀況一旦發生,才有可能改善學習動機低落的問題,進一步也才有能力發現自己的品質問題。透過自主學習,讓學生發揮自己的優點,在過程中找到讓自己的優點更加發揮的方式。在這個尋找的過程中,同時也發現自己需要增加哪些能力,好讓自己的優點更加的強大缺點也就不足以成為問題了。而不是聽從大人的要求放著優點不發揮,卻拼命地投注大量的時間與心力想要改進缺點,到頭來很可能是徒勞無功的畢竟缺點會一直與我們同在。

讓我們一起回到教育的核心,幫助學生成為他想要成為的那個人,做更好的自己、更溫暖的他人。因此,自主學習不只是為了升學,而是讓所有學生都有機會創造各種可能,習得各種可以遷移的能力讓學生相信,自己有能力可以學會、熟練某一件事,而且在其中有自主掌控的能力,可以把對自己有意義的事情做到完美可以幫助自己成為想要成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