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元主旨希望能再次聚焦情緒圖鑑和增強自己的感知,培養孩童社會情緒學習能力。
焦點課程
引導學生觀察並記錄自己或同學上外堂課時書籍、物品的攜帶方式及問題(觀察/發現),透過實驗記錄,思考「承載→牢固(易帶)→美感」的歷程,共同討論出方便攜帶、易於收納、合於美感的新包裝型態(運用、整合的歷程)—「助帶物」設計。
利用學習單的心理小劇場測測看你和朋友們比較像什麼型的人?進而更了解自己與朋友間能相處的更好。
此次課程先以報紙介紹的建築帶學生認識生活中未曾留意的建物之美,再結合學生生活區域的建築美來討論。
將<安妮新聞第15期>作為12月<英雄成長之旅>主題書展的延伸閱讀教材。
本課程將利用《安妮新聞》作為主要教材,引導學生進行閱讀、討論和發表。
引導安妮新聞裡的「溝通三步驟」,讓學生練習使用溝通三明治,學習調整表達方式與語氣,達到良好溝通的目的。
從觀察中學習畫面構成的要素與比例關係,進而設計出具個人風格的插圖作品,並能實際應用在貼圖設計與祝福圖上。
透過「安妮新聞」,讓學生發現美的存在、增加課餘生活中的刺激與發現,並透過不同主題引發不同的創意發想。
透過閱讀、討論和實際創作,深入了解服裝的多元性質,同時培養創意思維和團隊協作的技巧。活動旨在啟發學生對時尚和職業的理解,激發創造獨特變裝秀的能力。
結合客家文化、甲骨文及歷史,認識古文字的線條美學及對客家女性權力的反思與想像。並辦理結合視覺藝術科與國際婦女節的校園活動,以培養學生對多性別平等的理解與尊重。
將喜歡歌曲運用所學繪製出來,並以短文介紹,帶出這首歌或事件對自己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