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以「在地關懷」與「永續發展」為主軸,引導學生認識家鄉神岡的文化地景—「浮圳」。結合專家講座、實地踏查、Google Earth 虛擬探索、影像紀錄、文史探索、垢圖創作等方式,引導學生深入了解浮圳的歷史脈絡、水利功能、人文風情,以及面臨的挑戰。並融入SDGs永續發展目標,探討水資源保育 (SDGs 6)、生態平衡 (SDGs 15) 等議題,引導學生反思人與環境的關係,以藝術創作傳達理念,促進對家鄉環境的關注,並培養學生的責任感與行動力。
美感預期成果
引導學生反思人與環境的關係,以藝術創作傳達理念,促進對家鄉環境的關注,並培養學生的責任感與行動力。而當地居民看到垢圖藝術創作作品時,也會引發他們對浮圳產生好奇與討論。
教師課後省思
(ㄧ)課程實施時機需配合氣候條件
本課程包含實地踏查與牆面構圖等戶外活動,建議安排於較為涼爽的季節進行。此次實施時間接近夏季,天氣炎熱,學生於戶外活動時容易疲憊,亦可能有中暑風險,因此未來安排上應優先考量氣候因素,保障學生健康與學習品質。
(二)鏤刻圖案模板設計需強化結構考量
在進行鏤刻圖案設計時,學生常遇到圖案過於複雜或結構鬆散的情形,因此在設計教學中應更強調以下幾點:
- 簡化設計:鼓勵學生以簡潔的線條與形狀為主,避免過度細碎或複雜的圖樣,以提升切割的可行性與效率。
- 加入支撐點:提醒學生注意各筆畫或圖形之間的連結與支撐,確保模板在鏤刻完成後不易斷裂或變形。
- 考慮材料厚度:選用適當厚度的材料。過薄容易破損,過厚則可能使鏤刻困難,需在耐用度與操作性間取得平衡。
- 圖案比例與平衡:引導學生在設計時思考畫面整體的比例與視覺平衡,避免局部過重而導致結構不穩或視覺突兀。
- 整體風格一致性:強調圖案與整體構圖風格需協調一致,提升作品的整體美感與表現力。
(三)課程中可增加技法示範:示範如何運用鋼刷工具製作漸層效果,透過控制力道與刷塗方向,嘗試在牆面創造變化與質感。
-
01浮圳導覽:邀請台中文史專家黃慶聲老師講座
1.「你們對神岡浮圳有哪些了解?你們想知道關於浮圳的哪些故事?」
2.介紹神岡浮圳的人文歷史(開鑿歷史、建造目的、過程和影響)、水文系統、聚落故事、文化意涵、環境變遷等。 -
02浮圳時空之旅:Google Earth虛擬踏查與文史探索
1. 在 Google Earth 上,讓學生從不同視角觀察浮圳的樣貌和周邊環境。觀察神岡浮圳在 Google Earth 上的樣貌,描述它的特點 (例如:形狀、走向、寬度、周邊環境等)。
2.利用 Google Earth 的「歷史影像」功能,比較不同時期的浮圳影像,分析周邊環境的變遷 (例如:土地利用、建築物、植被等的變化)。你認為這些變遷對浮圳產生了什麼影響?
3.思考浮圳的建造如何影響了當地社區的發展和文化,浮圳和哪些產業發展有關? -
03走進浮圳:實地踏查與影像紀錄 (水資源與生態觀察)
1.用不同的感官去感受浮圳,例如:觀察水流的聲音、觸摸水圳的材質、聞聞空氣中的氣味等。
2.在實地踏查過程中進行觀察和記錄:
(1)觀察浮圳的水流速度、水量變化,並思考與季節、氣候變遷的關係。
(2)觀察浮圳的水質清澈度、周遭動植物生態,並思考環境污染問題。
(3)聯想浮圳與你自身生活的關係,並以速寫或照片記錄下來。
3.運用攝影技巧,拍攝 3-5 張具有藝術性的浮圳影像作品。試著用不同的角度和視角去拍攝浮圳,例如:仰視、俯視、特寫等。
4.針對浮圳的水資源和生態環境,進行討論和交流。觀察到的浮圳水質如何?周圍的生態環境讓你感到驚艷還是擔憂? -
04浮圳危機:探討水資源議題與永續發展目標 (SDGs)
1.播放影片,思考神岡浮圳目前可能面臨的挑戰 ?
2.分析神岡浮圳目前面臨哪些與 SDGs 目標 6 相關的挑戰,如道路拓寬、農業區違章工廠林立......等。
3.我們可以怎麼做來喚起大眾對浮圳水資源議題的關注。 -
05藝術之眼:以水圳為靈感的垢圖藝術創作,技法介紹、創作理念
1.展示不同風格的藝術作品,例如:繪畫、雕塑、攝影、裝置藝術等,並包含垢圖藝術作品。
(1)藝術家可以用哪些方式來表現他們對世界的看法?藝術作品可以傳達什麼樣的訊息?
(2)藝術家是如何運用視覺元素 (例如:色彩、線條、構圖、空間、光影等) 來表現水圳和水資源議題?
(3)說明藝術創作在社會參與和環境保育中扮演的角色。並引導學生思考:藝術家可以如何用作品來影響人們對環境的態度?
2.播放「垢圖行動」相關影片或圖片,展示葉佩如和其他藝術家的垢圖作品,讓學生認識垢圖藝術的概念和創作方式。
3.請學生思考垢圖和傳統的繪畫有什麼不同?垢圖藝術想要傳達什麼樣的理念?與主題「浮圳」有什麼關聯?
(1)觀察題: 觀察垢圖作品的素材、線條、構圖、色彩等特點。垢圖藝術家如何選擇創作的牆面?
(2)分析題: 分析垢圖藝術家如何利用「減法」的創作方式,將髒污轉化為藝術作品。
(3)聯想題: 聯想神岡浮圳的元素 (水流、植物、自然景觀、人文活動等),並思考如何轉化為平面構成的元素。
(4)發想題: 你想要在校園牆面上創作一件什麼樣的垢圖作品來呈現「神岡浮圳」?試著用文字或草圖描述你的創作想法。你想傳達什麼樣的訊息? -
06平面構成技巧實作練習
平面構成技巧實作練習:
1.發給每位學生一張黑色卡紙,以及白紙和白色色鉛筆。
2.引導學生運用「減法」的概念,以白紙剪貼或白色色鉛筆繪畫方式,在黑色卡紙上進行平面構成的創作練習。
3.參考美的形式原理與點線面構成方式。 -
07小組創作:神岡浮圳印象—平面構成垢圖創作計畫
小組創作:
1.參考之前的學習內容,發想與浮圳相關的創作主題。可以從浮圳的樣貌、水資源議題、生態環境、歷史文化、社區生活等方面去思考。
2.請依據前幾節課的學習內容,發想與浮圳相關的創作主題,並說明你選擇這個主題的原因。
3.請設計一件以浮圳為主題的構圖作品,並在老師提供等比例的紙上繪製設計草圖。
4.設計構圖模板,搭配鋼刷工具在牆面製造圖形肌理效果,或運用高壓水槍的強力水柱創作。
校園中要進行構圖創作的牆面: -
08小組創作發表
1.完成創作後,分享作品,並說明創作理念和創作過程中的心得感想。
2.教師引導學生互相欣賞和評價作品,並給予鼓勵和建議。
3.課後延伸: 鼓勵學生將作品拍攝成照片或影片,並在社群媒體上分享,讓更多人關注神岡浮圳和水資源保育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