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教育

珊瑚之森 Coral Forest

核心概念
  • 色彩配置(相近色/對比色)
  • 生態藝術
  • 地景藝術
美感知能
  • 海洋珊瑚的種類(枝狀、團塊、片狀等)
  • 海洋珊瑚之色彩(健康、求救、死亡的色彩)
  • 海洋珊瑚之造型(點、線、面)

課程概述

你對「珊瑚」了解多少呢? 牠是植物還是動物?珊瑚的存亡和人類最終有什麼關係呢?回顧歷史上, 台灣曾享有「珊瑚王國」美譽,無奈環境汙染和氣候暖化變遷下導致最敏感的生物-珊瑚,卻難逃「珊瑚白化」的命運。「珊瑚白熱化」意味著海中的熱帶雨林消失了,嚴重影響著1/4海洋物種失去棲地;另一方面,在海洋系統中扮演相互影響的角色:海鳥,也因為氣候變遷、海洋汙染、過度捕撈和人類活動,和珊瑚一樣面臨共同問題。
這學期中有6/1世界珊瑚礁日(World Reef Awareness Day)與7/3的世界海鳥日(World Seabird Day),本課程先以雙語方式帶領學生認識不同種類的珊瑚,透過實際觀察與觸摸從海邊撿拾真實的珊瑚,觀察珊瑚有機造型後,歸納與解構出珊瑚「點、線、面」的造型,以搓針代替畫筆,羊毛代替顏料,從色彩到造型,以觀察及實作的方式再現海洋生態地景中風景—珊瑚之森、海鳥之境。期盼藉由美術課的海洋議題出發,喚起身為地球公民我們,興起對海洋中的珊瑚與海鳥之保護意識與促進行動。

美感預期成果

  1. 透過美術課程認識珊瑚種類與其生態重要性,啟發學生關注海洋生態系中珊瑚礁的價值。
  2. 加深對珊瑚的重要性理解,喚起保護珊瑚與海洋環境的意識,並激勵學生投入實際行動。
  3. 以海洋議題為核心,將珊瑚作為美感觀察與創作的對象,運用羊毛氈的柔軟質地呼應珊瑚的自然形態,探索多元創作可能。透過個人與小組合作,展現創意與特色,共同完成燦爛美麗的「珊瑚之森」與「海鳥創作」。

教師課後省思

美術課程若要進行羊毛氈技法的實作,礙於一週僅有一至兩節課,較難安排學生完整體驗濕氈的步驟,因此以往主要以針氈為創作方式。本學期課程內容與上學期大致相同,但特別感謝「美感計畫」補助外聘講師的鐘點費與交通費,讓我能邀請專業教授濕氈技法的講師,為美術班的立體造型課帶來濕氈海鳥造型的專題教學。也非常感謝該班導師願意協助借出週五下午第6、7節的時間,使這次課程得以順利進行。

此外,特別感謝美感計畫的經費挹注,以及學校行政同仁在課程推動上的全力支持。從校長、教務主任、會計主任與幹事、美術組長到班級導師,大家的協助與配合都是課程能順利實施的重要關鍵,在此由衷致上誠摯的感謝。

課程規劃
  • 01
    【珊瑚知識家】藉由Q&A 認識珊瑚重要性

    A. 活動一:觸摸真實珊瑚標本
    讓學生透過實際觸摸珊瑚標本,感受其質地與形態,增強對珊瑚的直觀認識,並激發學習興趣。

    B. 活動二:【珊瑚知識家】Q&A (雙語)。
    教師將珊瑚相關知識設計為小組競賽問答,讓學生透過互動學習,深化對以下重點的理解:
    1. 珊瑚的重要性是什麼?
    2. 珊瑚與台灣的關係?
    3. 珊瑚與相關英文詞彙

    C. 活動三:發放羊毛氈工具
    提供羊毛氈創作工具,為後續以珊瑚為主題的實作活動做準備。

  • 02
    【珊瑚之森—球狀珊瑚】學習針法運用  造型:【點】

    A. 教師講解與示範羊毛氈技法與使用安全規則
    下針角度與深度:解說下針的角度與深度與羊毛氈的氈化與塑形關係。

    B. 學生欣賞羊毛氈創作作品
    透過觀賞以珊瑚為主題的羊毛氈藝術作品,啟發學生的創意思維,拓展其對羊毛氈技法的理解,並為後續創作注入靈感。

  • 03
    【珊瑚之森—鹿角狀珊瑚】學習羊毛形體製作 造型:【線】

    A. 教師示範:鹿角狀珊瑚的製作方法
    教師以羊毛氈技法,示範如何製作鹿角狀珊瑚的形體,強調技法運用與細節處理,幫助學生理解製作過程。

    B. 學生實作:羊毛形體的製作練習
    學生運用所學技法,練習製作羊毛氈的形體,聚焦於塑形與結構表現,為後續珊瑚主題創作累積實作經驗。

  • 04
    【珊瑚之森—片狀珊瑚】掌握羊毛立體塑形  造型:【面】

    A. 教師示範:片狀珊瑚的塑形與接合技巧
    教師示範如何利用羊毛氈技法塑造片狀珊瑚的形狀,並講解部位的塑形方式,讓學生理解製作過程中的重點與技巧。

    B. 學生實作:立體塑形練習
    學生依照珊瑚的外型特徵進行立體塑形,嘗試將所學技法應用於創作,並初步完成主要結構。

    C. 學生調整:細節修飾與優化
    學生進一步進行細節修飾,優化作品的形態與質感,提升整體完成度與表現力。

  • 05
    【珊瑚之森—珊瑚礁】組合與修飾

    A. 學生製作珊瑚礁底基
    學生設計並製作珊瑚礁的底基,思考配色原則,選用相近色或對比色進行搭配,營造和諧或突出效果,為作品奠定視覺基礎。

    B. 學生製作珊瑚並完成作品
    學生運用斜針技法,將珊瑚種植於底基上,創作出小型珊瑚礁生態系景觀作品,展現對珊瑚生態的理解與藝術表現力。

  • 06
    交流與分享

    教師發放同學互評表,採用實作評量(Hands-on Assessment)與同儕互評(Peer Assessment)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作品評價與交流。
    實作評量評分項目:
    1. 完成度(Completeness):作品是否完成,整體是否達到預期目標。
    2. 氈化度(Felting Quality):羊毛氈的扎實度與牢固性。
    3. 細緻度(Detailing):作品的細節處理與精緻程度。
    透過同儕互評,同學可相互交流創作心得與技巧,從評估中學習彼此的優點與表現方式。

  • 07
    【同場加映】海鳥創作展翅 體驗羊毛氈創作,培養生態關懷素養

    A 活動一:濕氈體驗
    邀請藝術家鄭佩怡示範濕氈技法,介紹羊毛氈製程,使用肥皂水、氣泡布、毛巾、灑水器等工具。

    B 活動二:實作與體驗
    學生首次體驗舖羊毛、氈化與塑形,透過揉搓過程感受療癒與紓壓,探索美術班課程少見的手作技法。

    C 活動三:創作與反思
    完成海鳥造型作品,呼應海洋議題,提醒愛護生態,並寫下創作心得,增進藝術與環境的連結。

    *本課程為3小時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