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述
人要活下去,食物、空氣、水是必要條件。對於純淨天然的瓶裝水形象包裝,將設計簡化到一種精緻的呈現,所以以之做為構成的案例再適合不過。
瓶裝水包裝可分為瓶身造型、瓶身標示,就以標示為例,外型可分為長環狀、短環狀到片狀,在這一紙天地中,包含品牌名稱設計和標示文字內容,讓學生練習圖文定位設計。
接著以瓶裝水為對象,讓學生練習拍照,透過拍照練習感受水特有的光影變化,體會畫面的構成關係。
最後探究瓶裝水隱形的議題,飲水對我們再自然不過的事,對某些地區而言卻是極度艱難之事。再者瓶裝水引發的地下水過度開採、地層下陷和耗水量、耗能量,以及塑料污染海洋問題也值得我們深入討論。
美感預期成果
- 學生能透過觀察紀錄設計模板。
- 學生能從模板做出個人設計。
- 學生能認識水資源的重要。
- 學生能理解瓶裝水帶來的環境海洋問題。
教師課後省思
水是一個生活重要議題,學生對於琳瑯滿目的瓶裝水的確深感興趣,利用博物學自然觀察紀錄的方法看見學生的超群表現,平板工具的協作加深了課程意涵。為了操作思考,將每節課課程切割小任務讓學生自由完成,班級學生內多有進度不一,慶幸三年級學生在會考前有時間壓力,故能自行利用時間。AI協作讓很多同學信心大增,老師也看見同學更多巧思,但對於部分作品是全生圖還是組圖無法判別,但能肯定大部分學生對新媒材的投入,因三年級會考完活動時間零散,最後作品未能輸出進行社區店家倡議實為遺憾,期待未來能延伸操作!
-
01認識無色無味的包裝設計
課程內容:從瓶蓋、瓶身到標示,全面認識瓶裝水的結構與資訊,並欣賞不同品牌的外觀與設計差異,培養觀察細節與比較的美感能力
操作介紹:教師購買市面上30款瓶裝水,讓學生自由分類和排列,接著分組認領,讓學生觀察瓶身細節並教導學生用博物館學方法記錄設計特徵 -
02探究瓶身設計
課程內容:聚焦瓶身造型與紋理的多樣性,從流線型到幾何菱形,探索設計如何影響視覺感受與品牌形象,理解設計與行銷的關聯。
操作介紹:第二節課著重看不到的部分,查詢各品牌設計理念,並分享設計與產品價值間的連結。 -
03探究標示包裝設計
課程內容:深入分析瓶裝水的標示元素,包括圖案、文字與配色,理解資訊傳遞與視覺佈局,培養排版與構圖的美感判斷力。
操作介紹:學生對瓶身進行描繪,定位圖文比例與位置,並比較不同品牌的版面配置與設計風格。 -
04瓶裝水的光影解密
課程內容:學習利用光影營造瓶裝水的質感與氛圍,嘗試不同背景與打光方式,理解光線對透明材質呈現的影響。
操作介紹:學生以瓶裝水為主題,選擇不同背景與光源進行拍攝,完成指定情境任務,探索最佳視覺效果。 -
05瓶裝水到水資源議題
課程內容:將瓶裝水延伸至水資源與衛生安全議題,利用GOOGLE探討飲用水取得、淨水技術與全球資源分配,培養永續思維與關懷意識。
操作介紹:學生二人一台平板查找並分享世界各地水資源現況,整理重點寫學習單,連結瓶裝水與環境議題。 -
06瓶裝水大揭密(一)
課程內容:整合前期觀察、設計與議題探究,嘗試以CANVA製作倡議文宣。
操作介紹:學生參照CHATGPT資料,完成一張環境倡議海報,進行班級分享。 -
07瓶裝水大揭密(二)
課程內容:整合前期觀察、設計與議題探究,嘗試以CANVA製作倡議文宣。
操作介紹:學生參照CHATGPT資料,完成一張環境倡議海報,進行班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