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教育

變臉/辨臉

核心概念
  • 認識AI圖像的風格與特色
美感知能
  • 觀察不同情緒之下,人的臉部細微表情變化
  • 透過素材加工改造之方式,讓素材產生的形變

課程概述

青少年正處於情緒起伏的風暴期,許多校園危安事件的肇因之一,源自於情緒的覺察與控管問題。對於自我的情緒管理與同理心的培養,是處於青春期階段的學生所應建立與培養的能力,才能有效地減少校園衝突事件的發生。而透過人的臉部表情去感知、理解他人當下的情緒狀態,更能有效學習到察言觀色的技巧。
因此,本課程跳脫傳統人像素描的教學模式,將讓學生在課程中同時認識『質感』與『構成』兩大美感構面的美學素養,並且在課程鷹架的逐步建構下,透過人像表情觀察、以及對於情緒的認識,將相關知能融入藝術創作中,期待學生能從中除了習得美感素養之外,也能培養情緒的覺察力,進而建立起對他人的同理心。

美感預期成果

  1. 學生將對於質感與構成兩大美感構面,有所認識並且透過實際的創作過程,能將創意理念於作品中發揮。
  2. 學生能利用Microsoft Copilot人像生成技術,獲得所需的AI圖像,並且能應用於藝術創作之中。
  3. 透過藝術創作所融入的情緒課題,將使學生能學會自我覺察與同理他人的情緒。

教師課後省思

  1. 本課程的第二堂課原本只設定為學生透過iPAD,配合所選的情緒主題,設定角色身分須為『自己』(即須符合自己的人像樣貌特徵),嘗試在Microsoft Copilot寫下相關圖像生成指令,並且取得相關圖像後存檔備用。不過在實際教學現場中,發現有部分的國中生仍有青春期的『偶包』形象壓力,無法冒著毀滅自我形象的風險,去創造情緒張力夠強的圖像;另一個遇到的教學困境是,AI生成圖像的取得,須在平板、網路、程式三項因素同時完備之下,才能在該堂課中順利產出所需要的圖像,但實際教學現場往往遇到許多須立即解決的軟硬體問題,會因而延宕了教學課程進度。因此為求課程能順利往後推展進行,教師有修正第二堂課的課程操作方式,增列讓學生也可自由採取上網方式,搜尋合宜的情緒圖像來運用,如此一來便能解決學生害怕形象幻滅而被取笑,或是AI生成圖像不順利的窘境。
  2. 本次課程試圖將情緒議題帶入藝術創作的歷程中,在教學經驗中發現,課堂一至四的學習鷹架,將有助於發展後續情緒臉譜的創作。許多學生從剛開始對於情緒表情的懵懂與無所覺察,隨著教師課程的美感鷹架建構,逐漸能區別不同情緒所對應的面部表情變化,並且能試著選擇合適的材料與加工技巧,讓情緒臉譜作品有成功的詮釋與表現。
  3. 整體而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看到各班學生投入在創作的過程,也願意與同儕交流討論彼此的構思與想法,當然在最後作品呈現裡,能看到許多令人驚豔的學習成果,藉由作品的交流分享,也讓這次的教學成功畫下完美句點。
課程規劃
  • 01
    質感與情緒的連結

    1. 教師提供線類與面類共四種素材,讓學生透過觸摸,以便感受這些素材原始的質感,並且透過小組討論,彼此分享一下這些素材於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方式。
    2. 教師提供電影角色文本與其經典的情緒表情,讓學生認識各種情境之下的表情特徵,建立對於情緒表徵的印象與認知。
    3. 學生從電影角色的經典情緒表情中,選擇一類情緒作為本堂課進行試驗的主題。
    4. 學生自選上述合適的素材予以加工,原本的素材質感透過加工後,產生形體變化,進而在視覺方面呈現全新的質感感受,再利用加工後的素材質感,表現所挑選的情緒主題。
    5. 同時教師須先限定素材的加工方式須為以下三種:堆疊、凹折、綑紮,讓學生在手作過程中更有依循的規範。
    6. 將各組的完成品集結與分類擺放;全班進行觀摩與討論。

  • 02
    認識情緒表情特徵

    1.教師讓各組從「喜、怒、哀、驚恐」四種情緒中,選擇一種作為主題。各組學生透過iPAD,配合所選的情緒主題,可以設定角色身分須為『自己』(即須符合自己的人像樣貌特徵),嘗試在Microsoft Copilot寫下相關圖像生成指令,並且取得相關圖像後存檔備用。若學生仍有『個人偶包』負擔、在意形象時,教師提供另一個取得表情圖像的折衷辦法,就是學生也可以自由在網路上,搜尋合宜的情緒表情圖像並且截圖備用。
    2.學生觀察上述圖像檔案,先對情緒表情有所仔細觀察,再利用簽字筆、紙膠帶、描圖紙,以描圖複製方式,將臉部的五官形狀、肌肉起伏與皺紋線條,描繪在描圖紙上面,完成個人的情緒表情線稿。
    3.依照所設定的四種情緒分類,學生將個人的情緒表情線稿,張貼在對應的情緒分類區。此四大分類區所收集到的表情線稿,將作為下一堂課的討論內容。

  • 03
    情緒與表情之連結

    1.延續第二堂課的學習內容,學生將利用學習單,搭配張貼在四大情緒分類區的表情線稿,進行觀察與討論。
    2.學習單觀察重點為探討在不同情緒之下:
    ※五官形狀的大小變化
    ※臉部線條的增減與聚散
    ※臉部肌肉的隆起與凹陷
    3.透過本堂課的觀察與討論,學生將對於情緒與面部表情的對應關係,有更清楚地認識,會有利於後續操作課程的進行。

  • 04
    情緒表情的構成

    1. 本堂課將利用小組方式進行,讓學生在過程中能反覆與他人進行討論與嘗試,以便建構學生的「構成」學習經驗。
    2. 教師提供毛根線材、剪裁黏貼工具,以及四張A4尺寸的人臉圖案線稿(無五官)。
    3. 小組須利用適量的毛根線材,配合「喜、怒、哀、驚恐」四種表情主題,於四張A4尺寸人臉圖案線稿上,創造出最有情緒張力的表情,包含五官的概略位置、形變結果,以及所對應的皺紋肌理。
    4. 小組陳列展示完成品,讓全班瀏覽與討論,並觀察線材所呈現的視覺張力。

  • 05
    情緒臉譜作品創作1

    1. 教師提供:八開美國紙板、人臉圖案線稿(無五官)、線類與面類共四種素材、剪裁黏貼用具等。
    2. 學生以第二堂課所完成的個人情緒表情線稿做為作品主題,於美國紙板上仿照人臉圖案輪廓,進行草圖的規劃與創作。

  • 06
    情緒臉譜作品創作2

    延續前一堂課的進度,學生選擇合宜的素材,配合第一堂課所學的概念,於紙板的草圖上進行質感加工,以便呈現出類似半浮雕的作品,讓表情的線條紋理、肌肉起伏,得以素材改造的方式呈現。

  • 07
    情緒臉譜作品創作3

    學生進行作品的微調與修整,過程中可與同儕或教師進行討論,以便能讓臉譜作品在情緒的表現上更有張力。

  • 08
    情緒臉譜作品創作4

    1. 學生將完成的情緒臉譜作品陳列擺放,再透過iPAD拍攝與記錄作品,並將作品圖檔上傳至Padlet。
    2. 學生於Padlet撰寫學習心得,師生進行瀏覽討論與回饋。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