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教育

森林系燈具

核心概念
  • 簡化與抽象教師並介紹工業革命後,新藝術風格的興起
美感知能
  • 觀察校園植物,選擇形態優美造型有特色的植物來進行拍攝

課程概述

第一週:首先走出教室進行戶外教育。透過活動設計讓學生觀察校園植物,並選擇形態優美造型有特色的植物,從不同的角度與遠近進行拍攝,感受形態之美。由於在藝術生活第一單元介紹幾何抽象之美,進行幾何攝影的練習後,這個習作會強調幾何拍攝技巧(對稱反覆與水平垂直)的再運用。
第二週:在學習單上描繪照片中的植物型態輪廓,開始進行形的簡化練習。教師並介紹工業革命後,新藝術風格的興起,進而認識設計的抽象美學,介紹仿生設計的經典北歐燈飾。從欣賞自然形態美、進而認知形態與結構的微妙關係。
第三、四週:開始進行單一植物結構元件的創作,待產出基本型後,衍生成完整體燈具設計,設計時必須考慮燈泡的尺寸,電線的安置與燈座的設計,更重要的,思考燈具可能的使用場合,觀察燈具的聚光與透光效果。

美感預期成果

期望在高三修習本藝術生活課的同學,能透過這門課認識產品設計的概念與過程,也能同時欣賞校園中的草木,舒壓散心,並透過較為容易掌握之紙結構實作,來達成具仿生設計的燈具作品。

教師課後省思

  1. 本次課程中,請同學使用名片卡紙剪裁,將植物外型轉化為更簡約的幾何形,感覺需要在更多的轉化引導,再多蒐集一些實際案例來解說。
  2. 以樂高進行模組化設計時,受限於樂高較少圓形與片狀造型,在模擬植物的結構時並不容易,但也可以同時鼓勵學生,設計必須跳脫原有形狀的束縛。

 

課程規劃
  • 01
    觀察植物之美

    1.教師備課先收集校園特色植物特寫格放照,製作線上挑戰活動讓小組尋找並認識植物 。
    2.接著每位同學觀察校園選擇形態優美的植物,並拍攝植物全貌/格放最美部位/轉換視角特寫等3-10張照片。

  • 02
    簡化抽象與設計

    1.先簡介設計史中,新藝術風格的緣起,在強調抽象之美在工業產品設計中的重要。亦淺談仿生設計。
    2.學習單描繪植物,再開始圖像簡化。
    3.簡化圖像 Kit 練習:剪與簡
    以一張名片紙經過剪裁,嘗試表現出此植物的最重要輪廓形,並重新排列於背景色紙上。

  • 03
    型態、結構與構造

    1.暖身活動:樂高花朵。讓同學嘗試以單元物件的反覆去構成整體,介紹「模組化」概念,再進行燈罩設計立體轉化。
    2.解說結構的意義,討論植物形與結構的關係,接著以名片紙已切割折疊或黏貼手法,將上週完成的簡化行賦予結構立體化。
    3.講解構造的意義,提醒同學燈具中關於構造細節的設計,燈泡、電線如何安裝於燈具中。

  • 04
    燈具的光影

    開始以反覆的結構單元去構成整個燈具,其中必須適時以燈光測試燈具的透光性、及照在空間中的光感,配合設定的照光目的(夜燈、桌燈、壁燈)以達到理想的光線狀態。

  • 05
    燈具設計完成

    同學陸續完成作品,接上光源進行作品的拍攝。

吳安芩
國立新竹高級中學 教師

任教於 國立新竹高中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