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教育

構成,有美有?

核心概念
  • 課程中會應用到包裝設計的解構與重組簡化,先討論包裝上出現的所有視覺意涵,並排出重要性後,透過畫面簡化的手法,消減色彩的使用與圖像的細節度,而以大塊顏色的組合呈現出更直覺的意向。
美感知能
  • 包裝設計中的圖象與文字存在都包含了資訊傳達。
  • 包裝主色調的選用,會與包裝的主訴求(譬如風味 / 健康取向⋯⋯)有關,更需要探索色彩間的搭配如何使主題更加凸顯吸引人。

課程概說

目前全校學生人數並不多,所以在穿堂擺放兩台販賣機販售瓶裝礦泉水和麵包、小包餅乾零食,價格都不到 20 元。一日和學生聊起走進便利商店或是超市,面對層架上五花八門的餅乾零食飲料,購買挑選時會以什麼為依據。除了 cp 值或是習慣的口味外,會不會被新的 / 好看的包裝設計吸引?
以此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討論對商品(零食)包裝的關注度是否影響購物選擇?從中切入版面構成設計中色彩與造形的連動性,並著重「主從關係」與「組合模式」概念理解。
介紹 re-design 概念及應用,說明設計的過程是經過一連串的修正調,並以學生挑選的零食包裝袋作為實作對象,進行版面分析解構,經由拆解顏色與造形簡化再現新版面後進行討論。

美感預期成果

希望透過從市售的食品包裝袋上討論構成元素的組合與主從關係。讓學生身處視覺圖像輸出的世代中,能夠迅速掌握 input /output 的技巧與重點。

教師課後省思

此次參考包裝圖為彩色列印圖片,如能由同學搜集平日選用的零食,加上老師搜集國外的餅乾零食包裝,可以在開始前先做一次視覺圖像設計構成比較的段落。

課程規劃
  • 01
    從策略起步的食品視覺包裝

    ● 利用各組學生準備的市售零食包裝,請小組以便利貼模式討論快問快答:商品印象 / 味道(未吃過的可以從設計上聯想)/ 商品的對象客群。 ● 老師提供國外零食包裝設計範例,同樣以便利貼模式操作同上三個問題。 ● 實際觀察 / 品嚐包裝內容物,討論哪一個設計較能發揮產品特色。

  • 02
    為什麼需要構成?透過市售零食包裝讓學生看見構成設計的必要

    ● 說明構成在生活中的實際例子,讓學生養成在生活中觀察的習慣。 ● 引導學生理解:構成的基本隱存在著「秩序」、「成套」、「比例」,以及構成對於「元素」、「色彩」的重視。 ● 從構成中討論「主從關係」與「組合模式」概念,並延續應用在之後課程。

  • 03
    從好設計中學習構成小亮點

    ● 介紹 dieline 包裝設計獎。 ● 分組討論 Dieline 獎食品包裝設計的構成概念。 ● 討論色彩的運用與資訊傳達的設計手法,並以「主從關係」、「組合模式」作為切入觀點。

  • 04
    構成操作-以實作來熟悉主從關係與組合模式

    ● 觀察零食包裝上色彩和資訊內容(必要的文字或圖像)。 ● 利用學習單進行包裝版面上的「主從關係」分析與可進行的調整討論。 ● 以「九色」做版面色票取色,檢視整體顏色分佈。 ● 再以「五色」(按色彩涵蓋比例)為限做出「五色迷你版」。【講座-美感的色彩與比例(暫定)】講師:杜心如老師(新竹縣東興國中 / 美感教師),於第四次課程後安排 2 節。

  • 05
    配色練習

    ● 利用色彩系統介紹配色概念,留意色彩的色調與比例位置,使用數位平板進行配色的置換練習。

  • 06
    構成 Re-design

    ● 新增將 Re-design 作品與原包裝並置做討論。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