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課程主要分成兩個階段,建立概念及生活運用。學生深入了解構成的概念,提升對生活環境空間的構成觀察,運用到生活中攝影。
本課程以美感構⾯中的⾊彩、質感與構成擺盤為主要學習內容。
探討環境中自然美與人工美的差異,進一步探討植物與容器質感搭配,藉由歸納整合盆栽,透過集體討論建構美的角落。
運用拼圖的方式實驗「花磚」主題,除了一般手繪之外,亦融入電腦繪圖、噴墨印表機、雷雕機等多種科技方式加以實驗。
透過東西方冬季節慶的認識,找到節慶的色彩印象特性,色彩構成的原理運用適合的物件綜合搭配進行布置。
從課程中體認更多創意擺盤及食尚風格,發現具美感「構成」的餐桌上風景,了解擺盤亦是種生活、設計、知識與樂趣。
課程先探討植物與容器的關係,並透過反覆比對,探討植物與花盆色彩的搭配,利用構成的美感概念組織多變的植物造型。
藉由視覺圖像設計原理帶領學生進入視覺圖像語言的世界。學習單與小練習,讓學生學會操作視覺圖像語言,最後並應用於海報設計向世界發聲。
學生從學校建築去觀察縱橫結構線。再從建築中獲得的比例靈感作為參考,進行立體作品的創作。
「以竹映光」之課程設計,一年級為杯墊組件;二年級為組合各種大小構面,結合自然領域光學單元,串起竹影,以符合適切功能性質之物件。
本課程從瞭解資訊圖表的基本概念,到認識視覺設計師的資訊圖表作品。結合自身經驗,分析、整合,製作成具有美感的「履歷資訊圖表」
引導學生認識纖維線材、編織藝術、葉拓敲拓染技法,使用生活周自然或回收素材編織器具,延續物命環保愛地球。
本課程以先關注食材本身所具有的色彩、質感特性,引導學生認識生活中的美感元素,再讓學生美感的構成進行食物擺盤。
金屬加工之飾品的創意手工藝使用金屬線和多媒材,以工具來創造具有結構和美感的線編織作品,以外在和內在相應的藝術心理帶入課程解說。
以「花磚」為主題帶入課程,帶領學生重新回到時光的回憶中,並且認識用磁磚去裝飾的生活環境美學。
以點的特性做大小、形狀、顏色變化;線的疏密曲折變化;面的重疊、平行、交錯做豐富的變化,進而練習個人學習檔案裡自我介紹的版面設計。
從圓點貼紙的構成練習,到攝影的光源、構圖實作,讓學生構思富有構成美感與主題情境的攝影作品。
引導 學生提升對結構及場域美感的敏銳度,從學校中的角落開始,探索在空間中所具備的美 感,讓學生將生活中所能帶來的美感感受內化。
本課程引導學生透過攝影鏡頭,開啟自身觀察美的雙眼,先以「美的感受」為核心拍攝相片後,再透過彼此觀察與討論,歸納出美的構成要素。透過與國文跨領域合作,連結美的觸角與面向,從視覺畫面轉化成文字詩句,排版到畫面後輸出明信片。最後學生會將整個過程中的思考與感受,歸納成創作理念並進行展覽,期間邀請學生及師長都能夠投票,擴大美感對校園的影響力。
首先以圓點貼紙練習構成,再透過校園攝影構圖,將經典構圖技巧運用到生活攝影中,最後將照片做適宜的排列,完成構成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