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臺南老屋欣力為主題,帶領同學觀察校園、巷弄,以回收紙作為紙漿主要材質,讓學生以手抄紙方式構成磨石子文創商品設計。
帶領學生以手機紀錄嘉義公園人文與植物生態,透過色彩分析、使用Canva編輯的嘉義公園色票進行拼貼創作。
結合在地信仰虎爺與石虎保育,從生活信仰到生態保育,利用信仰的色彩意涵完成立體雕塑。
以藝術觀點討論國際衝突,透過鑑賞與設計,根據自身對於戰爭的感受進行上色,作品將能呈現學生對色彩的感知及運用與基本構成。
藉在地走讀與設計了解梧棲的故事與特色,埋下永續城鄉的小小種子與對未來生活的想像。
介紹不同性質的符號、圖示,教導設計思考並引導學生了解版面構成之美學素養。
增加廢物利用思考、加深在地關懷、學校的認同感、色彩學的技能。
找出台灣原生動、植物身上協調或衝突的色彩配置,理解色彩在環境扮演的角色。
攝影與手工書創作培養美感設計力與說故事能力,參與展示與國際交流活動。
校園踏查採集創作素材,運用博物學與設計工具,完成具美感的校園生活圖鑑。
天井壁畫課程紀錄學生集體記憶,融合設計與歷史,打造校園認同。
用「設計思考」和「回收在利用」的概念,在生活中實踐「美感」與「地球永續發展」的精神。
學生透過AI工具設計自製圖案、標語,創作文創服飾,並在走秀中展示,增強自信,並可作為高三二階面試服裝備案。
結合色彩構成與光影藝術,設計燈飾表現創意,探索生活與生態共存的價值。
從畢氏定理入手,結合學生已經會的色彩概念,練習用粉筆在校園地板上繪製一棵彩色的畢氏樹。
學校位於農業小鄉村,週邊有三面被稻田包圍,希望透過課程設計任務行動引導學生觀察周遭自然,認知守護乾淨水資源對農村產業的重要性,並學習色彩搭組成與變化。
將漳和羽球館內廢棄物回收,經過設計再利用,成為實用的媒材,將這份回憶與記憶,以光影故事影像概念來設計
觀察校園生態與葉脈,結合版畫與色彩實驗,體驗美感、提升環境感知力。
結合釘線畫與在地文化,創作具美感與環境意識的作品。
結合設計思考、植物研究與花磚設計,掌握創造力與設計能力,了解花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