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教育

焦點課程
引導學生觀察並記錄自己或同學上外堂課時書籍、物品的攜帶方式及問題(觀察/發現),透過實驗記錄,思考「承載→牢固(易帶)→美感」的歷程,共同討論出方便攜帶、易於收納、合於美感的新包裝型態(運用、整合的歷程)—「助帶物」設計。
由安妮新聞第10期中「基本情緒圖鑑」作為開端,並搭配文章與繪本《發光的樹》進行閱讀理解與創作。
本課程希望將環保議題與美感課程相結合,藉由結合STEAM跨域課程之進行,賦予廢棄物環保再生之美感,找到新生命!
課程引導學生通過藝術作品觀察臺灣景觀,了解城市演進與文化,並以地方元素創作人孔蓋藝術,提升美感與校園認同。
學生能夠理解,版面構成中,造型設計、文字資訊等架構層次的視覺美感
立體書創作
在感官當中,視覺接收的訊息占了絕大多數,導致現代人大多依賴視覺來生活,甚至會讓自己忽略其他訊息的可能,相較之下,聆聽卻是默默地在為我們的生活增添色彩,也讓我們收到不同的訊息。
勇氣盔甲
紙在一成不變、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規律中,也能充滿變化與彈性,為日常添增美感,藉由美感智能閱讀報紙----安妮新聞,一同在閱讀報紙的過程當中來感受美。
The Anne Times安妮新聞追追追
課程進行中所使用的紙張材料為學校行政剩餘邊紙,全班學生每人一份報紙則是教育部美感與設計課程創新計畫免費提供的The Anne Times安妮新聞,授課老師為設備組長兼自然老師,因此充分運用數位載具與師生互動平台,進行有趣的科學讀報教學,藉以提升學生的科學閱讀能力,讓學生能主動學習,並充實科學素養。
Taiwan team,聽台灣。
日常中細瑣的聲音嚴然已經成為我們的日常,當我們戴上降噪耳機之後,世界瞬間萬籟俱寂,當聲音被抽離之後,我們才意識到聲音與日常已不可分割,台灣的大自然聲音,宛如一場美麗的交響樂,融合著雨水、樹木、山川、海洋等多元自然元素。
美感課程
以《安妮新聞》第八期紙本文為主,讓學生分組針對問題做整份報紙的瀏覽、討論、書寫摘要;第二節再擴及數位文本的閱讀、書寫摘要、個人想法。
夢想之美感智能閱讀
過第15期《安妮新聞》報紙「夢想」主題,引導學生透過讀報進行美感智能閱讀教育,讓學生從滿版圖像式的封面引導學思達思考,得知《安妮新聞》如何誕生?透過教師的提問與示範、學生分組討論報紙版面的排版設計構成三元素:圖片、文字、色彩以及美感四構面色彩、比例、質感、構成圖文編排練習,解構報紙構成元素、封面+內頁、全部頁面構成、內容概念與延伸。
裙子有事嗎?
藉由閱讀安妮報紙「術業有專攻,尊重專業的制服文化」,引導學生使用T型圖來結構化和呈現文章中各行各業制服文化的考量因素,並思索學校制服文化的考量因素與社會價值。
說話的藝術
選用單元式課程,來引導學生探索單元主題的內容,再透過多層次的提問與資訊科技的融入,讓學生能夠延伸學習內容,針對文章中提到的概念內容,進行加深加廣的探究,並製作剪報作品、簡報統整與全班分享。
神獸超能力
認識、觀察古物造型細節、實際功能。神獸作為符號的象徵意涵,與古人渴望之間的關聯。將品格特質化為動物肢體、自然元素等符號,創作龍山神獸,將品格特質、神獸造型,想像延伸出神獸之超能力。
聽見臺灣的聲音
從聆聽的過程,了解自己對聲音的感受及喜惡,透過聆聽專刊除了探索臺灣的聲音,也探討自己對聲音的感受,並由此回歸自我本身,聽聽生活週遭的聲音,想想自己最常聽到的聲音,及對自己的影響。
國文
課程進行方式會請學生回家進行預習,並兩人一組進行簡報向全班同學進行導讀,教師於導讀後進行教學,協助找出文章重點,且利用問答方式引導學生發表自己在日常生活的經驗,回應道文章中所說明的內容,以增進個人表達能力,並與教學內容產生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