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教育

焦點課程
由安妮新聞第10期中「基本情緒圖鑑」作為開端,並搭配文章與繪本《發光的樹》進行閱讀理解與創作。
課程引導學生通過藝術作品觀察臺灣景觀,了解城市演進與文化,並以地方元素創作人孔蓋藝術,提升美感與校園認同。
學生能夠理解,版面構成中,造型設計、文字資訊等架構層次的視覺美感
本課程希望將環保議題與美感課程相結合,藉由結合STEAM跨域課程之進行,賦予廢棄物環保再生之美感,找到新生命!
引導學生觀察並記錄自己或同學上外堂課時書籍、物品的攜帶方式及問題(觀察/發現),透過實驗記錄,思考「承載→牢固(易帶)→美感」的歷程,共同討論出方便攜帶、易於收納、合於美感的新包裝型態(運用、整合的歷程)—「助帶物」設計。
讀報金頭腦-安妮報紙
安妮報紙的內容豐富,我決定將主軸放在「閱讀」上,所以,我將閱讀安妮報紙的課程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先介紹一份「報紙」的基本元素及報紙產生流程,第二部分以「金頭腦」讀報競賽的方式讓學生閱讀理解這份報紙的內容;第三部分,則是讓學生選擇感興趣的文章深入閱讀。
安妮!安妮!我最棒!
學生能了解安妮新聞的版面構成與元素。 學生能探究 12.14.期、聆聽特刊安妮新聞的主題。 學生能思考與討論12、14 期、聆聽特刊安妮新聞的圖片蘊含的意思。學生能仔細閱讀每一版面的文字,寫下或說出自己的感想。學生能了解安妮新聞與一般報紙的不同。
這樣的我——個人名片設計
本單元課程「這樣的我——個人名片設計」,學生透過閱讀《安妮新聞》第15期「已知與未知之間的你——周哈里窗」,認識周哈里窗「開放我」、「盲目我」、「隱藏我」、「未知我」四個我的內涵,再透過人格特質桌遊牌卡,了解自己的優勢與弱勢,藉此掌握個人特質,從而思考未來有哪些潛在的可能性,表達個人展望。
當物理動畫遇上擴增實境(AR)
當物理動畫遇上擴增實境(AR)是一個結合物理與美術的跨領域課程,課程前段先教授物理運動原則,如:等加速度、圓周運動、碰撞…等,每個物理主題都用手機實拍逐格動畫表現物理運動原則。然後進入美術的環節,講述平面設計的三要素(圖像、文字、色彩)與四法則(對齊、分開、放大、留白),搭配安妮新聞進班鑑賞閱讀,觀察安妮新聞跟一般的報紙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並試著說出安妮新聞在版面編排上的特色風格。
千變萬化的情緒
這期安妮新聞剛好與綜合課本內管理情緒的單元主題互相呼應,主要讓學生能認識情緒,察覺自己的各種情緒,並瞭解到不同人對同一件事會有不同的情緒反應,也讓學生瞭解適當的情緒抒發管道。
聽出新風景
在國文課堂中,學生藉由閱讀<大明湖>課文,習得動點描寫和感官摹寫。再介紹安妮新聞聆聽特刊,先閱讀<聽聽看,這些聲音來自哪裡?探索臺灣聲音地圖計畫>圖像,再聆聽台灣各地聲音及這些聲音帶來的感受,最後以聲音帶著遊覽,身歷其境,描寫出該地的遊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