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教育

焦點課程
引導學生觀察並記錄自己或同學上外堂課時書籍、物品的攜帶方式及問題(觀察/發現),透過實驗記錄,思考「承載→牢固(易帶)→美感」的歷程,共同討論出方便攜帶、易於收納、合於美感的新包裝型態(運用、整合的歷程)—「助帶物」設計。
本課程希望將環保議題與美感課程相結合,藉由結合STEAM跨域課程之進行,賦予廢棄物環保再生之美感,找到新生命!
課程引導學生通過藝術作品觀察臺灣景觀,了解城市演進與文化,並以地方元素創作人孔蓋藝術,提升美感與校園認同。
由安妮新聞第10期中「基本情緒圖鑑」作為開端,並搭配文章與繪本《發光的樹》進行閱讀理解與創作。
學生能夠理解,版面構成中,造型設計、文字資訊等架構層次的視覺美感
LTSH news
由美感課程的「構成」理解:聚斂式與發散式排版,帶著孩子在報紙閱讀的觀察中,試圖找到自己讀取觀看世界的方式並綜合自己開啟的美的發現,教室提供多樣媒材的表現工具,排列出主從關係,對稱、均衡和格線位置合宜的報紙。
美感智能「安妮新聞」雜誌與排版網格運用
透過安妮新聞版面構成的引導,改良國中生涯中印象深刻的隔宿露營活動「畫話隔宿露營」心得報告。課程先從「閱讀安妮新聞」開始,比較討論安妮新聞和一般的雜誌、報紙的編排有無不同。接著,「猜解安妮新聞」找出版面的「隱藏線」,並觀摩其他版面編排的參考圖片,經過配置練習後,最後將自己的「畫話隔宿露營」心得報告重新版面編排改造。
建築師的競圖與創作
以安妮新聞中的多元科普知識作為「發想起點」,搭配學習單的書寫、網路資訊延伸搜尋,挖掘有趣的風格造型創作思考點,並透過空間機能與需求探討的學習單,讓學生分析出空間中的務實需求。透過安妮新聞的內容,讓學生開拓教科書外的眼界,補充了職校學生較缺乏的科普閱讀。
表情符號大猜謎
帶領學生閱讀一到五期的安妮新聞,由全班學生票選出最有興趣的部分,深入介紹或探討不同主題的內容。接著利用孩子感興趣的表情符號、「我站在屋頂上,想大聲說的話」、「來蓋自己的秘密基地吧」等不同主題發展不同的教學內容。
「安妮新聞」大解密
透過觀察「安妮新聞」的版式設計,找到符合「美的形式原理」表現之處。透過徒手繪製的方式,將觀察到的結果畫在領域記錄本內以及就刊物內最喜歡的插畫,將其臨摹於記錄本,並寫下喜歡的原因。完成之後,同學兩兩彼此分享學習心得、互相欣賞同學們的學習記錄成果。
我的報紙編排
學生事先為一系列創作過程拍照紀錄,填寫文字紀錄,作為報紙編排的圖文元素。以兩種相異紙本實體報紙讓學生自行比較,透過手觸眼見直接發現,教師再統整分析。再借用美感字體排版歌重點提示,希望能讓學生自覺發現怎樣的編輯才具美感。
用文字說話
從《安妮新聞》第四期的封面有許多表情符號及顏文字,連結平時學生在通訊軟體中的喜好使用,讓學生快速進入狀況。運用ORID焦點討論法,觀察封面上的圖形符號與色彩、進一步描繪自己的感覺感受、再來詮釋以往使用表情符號的經驗,並分享給同組同學。第二堂課結合廣告品牌訴求,利用上一堂文字創意設計的方式,分組設計各組抽到的廣告金句。